正文 第一百零一章 光耀
推荐阅读: 邪王嗜宠:神医狂妃 邪王嗜宠鬼医狂妃 邪王嗜宠:鬼医狂妃 妖孽修真弃少 我寄人间 从今天起当首富 宠妻入骨:神秘老公有点坏 重生之再铸青春 超级修真弃少 修复师 万古第一神 我在坟场画皮十五年 裂天空骑 武神主宰 神医萌宝 重生南非当警察 神道仙尊 妖夫在上
“有一本小册子,老夫原本是准备送给车营中的将领们传阅的,现在看来,给他们浪费了,与你拿去看吧。”
“是什么武学秘笈不成?”
“屁话是老夫一生练兵的心得:《广西选锋兵操法》,有此书,在训练选锋之法上,于你也有些帮助。”
惟功接过来翻看一下,果然是俞大猷手书的训练选锋兵的兵法心得。从选人,到练习选锋阵法,详细备尽。
惟功大喜,不过仍然有不足之念,请求道:“俞帅,人都说你车战之法海内独步,比戚帅还强的多,戚帅所创偏厢车营法毕竟没有大战过,你的独轮车和双轮车战法,却是和蒙古人在西北实打实的打过”
“这个你小子就不必练了。”
俞大猷呵呵一笑,摆手道:“吾是打算在京好好练一些兵出来,最少也得数万人,练成之后,便是老夫归园之时。但车营不论攻或守,对应的都是正经的大军,现今看来,北疆尚有事,而有事之处,只在辽镇,那里都是大大小小的土蛮部落,讲究以骑兵冲击,迅猛进击斩首之法而战之,编练选锋骑兵,以数百最多千多骑直捣黄龙的战法为最佳。李成梁父子,虽然劣迹不少,但其在辽左以此战法打北虏诸部,这样的打法是对的。”
俞大猷不愧是领兵多年的老帅,虽然不如马芳等大帅一直镇守北边,但仍然能看的问题的实质。俺答受封顺义王归顺之后,虽然其子黄台吉狡黠多智,而且素来心思宏大,是一个很强悍的蒙古台吉,但孤木难成林,更多的蒙古贵族是愿意和明朝开展互市来互通有无,而不愿以劫掠之法去冒险了。
主要也是因为明朝不妥协的和蒙古诸部打了二百来年,蒙古已经完了,缺铁,缺铠甲,连弓箭都备不齐,装备缺乏,战术落后,当年纵横欧亚的铁军已经沦落成一群拿弓箭吓唬人的牧民强盗集团,而不再是一个组织严密,战力超卓的军队了。
车阵之法,配合骑兵步兵火器,是对应的完全规模的军队,堂堂正正的阵而后战。可现在大明的边防局势是一群又一群的小规模的牧民组成的骑兵,按照季节骚扰边境,明军在防守的同时,也是时不时的用斩首战术来还击,就是俞大猷说的,用精锐骑兵千里奔袭,猛扑敌营所在。
其实惟功心里也是明白,俞大猷不论是练兵和做战的方式,都是和戚继光有很大的不同。
戚继光的练兵法,是以较小的成本,练成一支令行禁军,装备并不算精良,但可以承担镇守边疆和稳固畿内的责任,而俞大猷的练兵思想则截然不同。他以为,于其如国初和嘉靖年间那样,表面上有超过两百万的军队,但臃肿阔大,紧急时毫无用处,还不如将两兵或三兵的兵饷给予一人,足兵足饷,练成一支可以快速反应,十分精良的职业军队。
而戚继光则认为这种想法并不成熟,而且十分危险,从根本上来说,文官们也不会允许这种军队出现在大明帝国之内,虽然可能在镇压起义和应付北虏及倭寇上这种职业军队有用,但拥有职业军队就得有精细化的财政管理和与之相应的后勤组成,很明显,在当前的文官体系下,这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一个要数量,一个则以质量为先,两个名帅在军队训练之上就有完全的区别。
至于练兵,戚继光是孙吴法练兵,讲究令行禁止,法度森严,民间传说甚至有其斩杀其子的传闻,虽然是以讹传讹,但很明显,戚继光练兵讲军纪的传闻已经深入人心。
而俞大猷讲究的是以身作则,恩结全军,他是当时诸帅中最为廉洁,不争功,不诿过,最坦坦荡荡的一个名帅,当然,遇到的挫折也就越多。
再往下细分,俞大猷讲究以技艺练兵之胆,讲究技艺,而戚继光讲究宣讲忠义之道,以忠诚激发士兵之胆,当然,他实际上也是传授兵士技艺,只是不如俞大猷先以技艺为先。
以俞大猷之操守,当然不会说练车营不好,张惟功将来究竟能到哪个军镇效力,殊难逆料,他只以自己的选锋之法相传,就是为了预防张惟功将来会到蓟镇。
到了蓟镇,戚继光的步c车c骑诸多练法都是详细备尽,是一座掏不光的宝库,足够惟功学习的了。
这里头的心思曲折,俞大猷不打算一一向惟功细细说明,将来这个小子到达他这样的位置和经历之时,一切都会明白,会了然于心。
惟功也没有再说什么,再次满杯,与这个名满天下,仍然不改赤子之心的老帅敬过去。
酒足兴尽之后,惟功与俞大猷一起掀开酒馆的门帘,外头立刻扑面而来一股清凉气息,夹杂着雨水,打在人的脸上。
在这种乌烟瘴气的小酒馆里出来,突然遭遇这样一场突如其来的秋雨,还真是给了人足够的惊喜之感。
惟功将手一伸,放在雨帘之下,笑道:“下雨了啊。”
“秋雨凄凉,不过,正适合撑伞独行。”
俞大猷倒是有点雅兴,其实他和戚继光一样,是这个时代明军将帅中难得的文武通才,若不然,两人也不会都留下不少军事著述的同时,还都有诗稿诗集。
只能说是异数!
拿出几分银子,买了一柄破烂的乌骨伞,俞大猷沉思片刻,对着惟功道:“惟功小友,老夫不愿以子侄辈视你。因你的天资和现在的际遇已经强过老夫青壮年时百倍,未来成就,实在不可限量。今日之后,以你我身份,未必能常见面,有一语,先赠你知道。”
惟功肃然道:“请俞帅明言,小子愿听。”
“宁人负我,勿我负人。我有大过失于人,终身以为歉,人有过失于我,事过即忘之。”
寥寥数语,说完之后,俞大猷长笑一声,竟是就这么潇洒离去。
雨幕之中,这个满头白发的老人撑开雨伞,渐渐消失在了街角远处。
话虽俗,惟功却没有轻视的意思。
以俞大猷的一生经历,怎么会在这种时候说一些言不及义的废话?
俞大猷用兵,谋定而后动,众人赞其“忠诚许国,老而弥笃”。在广东为总兵时,“广人攘其功,大猷不与较”。他向来不急功近利,不炫耀战绩,不要说李成梁辈,便是戚继光也是远远不及。在广西,俞大猷“亲率数人遍诣贼峒,晓以祸福,且教之击剑,贼骇服”。平海南时,俞大猷“单骑入峒,与黎定要约,海南遂安”。曾有有一些,俞大猷破敌之后,曾“散余党二万,不戮一人”。
这些记录,都是已经记录在大明实录之中,预备俞大猷身故之后,修史列传所用。
惟功早就已经派人查抄过,熟读过。
眼前这个消失在雨幕中的老人,自有他行事的一套原则,哪怕是祸福先后而至,数次扑跌,但仍然不改其志,不废其约!
任何时候,这世上都有一种人,不计个福,不计自身的成败得失,只有报效国家,济世安民的理念在,就可以支撑着他面对一切困苦和难关。为什么俞大猷能在逆境中还有如此大的成就,或许就是眼前的这样的情形,只有刚刚那寥寥的几句话,可以从中看到答案。
这一瞬间,惟功只觉得全身都沉浸在一种莫名的情绪当中今晚他所获得的东西,真的是太丰厚了,一座宝库在他面前轰然打开,里头是取之不尽的财富。
在此之前,他是一个转世的普通人,在山村接触的也只是普通的山民,大家都是一样的,只想着能多猎获一些猎物,多收成一些粮食,能多换一两匹布,存一些银子和铜钱,在急需的时候能顶上用场。再下来到英国公府,他满怀着仇恨和愤怒,在张溶等人的身上又没有获得什么帮助,如果不是自己的毅力过人,还有七叔七婶给他的亲情,现在的他会变成什么样的人,真的是很难想象。
只有在俞大猷这样的人面前,他知道了什么是丈夫处世,磊磊大方,什么是处变不惊,虽在困境而一无怨恨,什么是为国为民,别无他意,什么是谦淡冲虚,以人格魅力,足以折服外在和内里的敌人。
任何时候,哪怕是最黑暗的时代,也总会有这样的一些人,发光发亮,用自己的一切来燃烧着,光耀着,使身边的一切也被光明所照亮,哪怕是所得有限,所发挥的作用有限,但仍然是其百死而不悔。
俞大猷,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论战法,战功,他可能不是这个时代大明最优秀的统帅,但论及人格魅力,俞大猷,他是毫无疑惑的这个时代的第一人。
但惟功知道,自己虽然对眼前这个渐行渐远的老者充满敬佩,但未来的道理,他不会选择与俞大猷一样的走法。戚继光,李成梁,俞大猷,各有各的优缺点,但毫无例外的是他们也被这个时代所吞噬了。一身成就,就是依附于文官体系之下才得展布,在各自的晚年,他们有的走的艰难,有的前功尽弃,有的走向了自己的反面,事实说明,他们的路虽然能收效一时,却无法根除这个王朝和民族身上的痼疾!
惟功要走的,是超越前人之路,在这一瞬间,他拥有着最强烈的信心和决心!
“是什么武学秘笈不成?”
“屁话是老夫一生练兵的心得:《广西选锋兵操法》,有此书,在训练选锋之法上,于你也有些帮助。”
惟功接过来翻看一下,果然是俞大猷手书的训练选锋兵的兵法心得。从选人,到练习选锋阵法,详细备尽。
惟功大喜,不过仍然有不足之念,请求道:“俞帅,人都说你车战之法海内独步,比戚帅还强的多,戚帅所创偏厢车营法毕竟没有大战过,你的独轮车和双轮车战法,却是和蒙古人在西北实打实的打过”
“这个你小子就不必练了。”
俞大猷呵呵一笑,摆手道:“吾是打算在京好好练一些兵出来,最少也得数万人,练成之后,便是老夫归园之时。但车营不论攻或守,对应的都是正经的大军,现今看来,北疆尚有事,而有事之处,只在辽镇,那里都是大大小小的土蛮部落,讲究以骑兵冲击,迅猛进击斩首之法而战之,编练选锋骑兵,以数百最多千多骑直捣黄龙的战法为最佳。李成梁父子,虽然劣迹不少,但其在辽左以此战法打北虏诸部,这样的打法是对的。”
俞大猷不愧是领兵多年的老帅,虽然不如马芳等大帅一直镇守北边,但仍然能看的问题的实质。俺答受封顺义王归顺之后,虽然其子黄台吉狡黠多智,而且素来心思宏大,是一个很强悍的蒙古台吉,但孤木难成林,更多的蒙古贵族是愿意和明朝开展互市来互通有无,而不愿以劫掠之法去冒险了。
主要也是因为明朝不妥协的和蒙古诸部打了二百来年,蒙古已经完了,缺铁,缺铠甲,连弓箭都备不齐,装备缺乏,战术落后,当年纵横欧亚的铁军已经沦落成一群拿弓箭吓唬人的牧民强盗集团,而不再是一个组织严密,战力超卓的军队了。
车阵之法,配合骑兵步兵火器,是对应的完全规模的军队,堂堂正正的阵而后战。可现在大明的边防局势是一群又一群的小规模的牧民组成的骑兵,按照季节骚扰边境,明军在防守的同时,也是时不时的用斩首战术来还击,就是俞大猷说的,用精锐骑兵千里奔袭,猛扑敌营所在。
其实惟功心里也是明白,俞大猷不论是练兵和做战的方式,都是和戚继光有很大的不同。
戚继光的练兵法,是以较小的成本,练成一支令行禁军,装备并不算精良,但可以承担镇守边疆和稳固畿内的责任,而俞大猷的练兵思想则截然不同。他以为,于其如国初和嘉靖年间那样,表面上有超过两百万的军队,但臃肿阔大,紧急时毫无用处,还不如将两兵或三兵的兵饷给予一人,足兵足饷,练成一支可以快速反应,十分精良的职业军队。
而戚继光则认为这种想法并不成熟,而且十分危险,从根本上来说,文官们也不会允许这种军队出现在大明帝国之内,虽然可能在镇压起义和应付北虏及倭寇上这种职业军队有用,但拥有职业军队就得有精细化的财政管理和与之相应的后勤组成,很明显,在当前的文官体系下,这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一个要数量,一个则以质量为先,两个名帅在军队训练之上就有完全的区别。
至于练兵,戚继光是孙吴法练兵,讲究令行禁止,法度森严,民间传说甚至有其斩杀其子的传闻,虽然是以讹传讹,但很明显,戚继光练兵讲军纪的传闻已经深入人心。
而俞大猷讲究的是以身作则,恩结全军,他是当时诸帅中最为廉洁,不争功,不诿过,最坦坦荡荡的一个名帅,当然,遇到的挫折也就越多。
再往下细分,俞大猷讲究以技艺练兵之胆,讲究技艺,而戚继光讲究宣讲忠义之道,以忠诚激发士兵之胆,当然,他实际上也是传授兵士技艺,只是不如俞大猷先以技艺为先。
以俞大猷之操守,当然不会说练车营不好,张惟功将来究竟能到哪个军镇效力,殊难逆料,他只以自己的选锋之法相传,就是为了预防张惟功将来会到蓟镇。
到了蓟镇,戚继光的步c车c骑诸多练法都是详细备尽,是一座掏不光的宝库,足够惟功学习的了。
这里头的心思曲折,俞大猷不打算一一向惟功细细说明,将来这个小子到达他这样的位置和经历之时,一切都会明白,会了然于心。
惟功也没有再说什么,再次满杯,与这个名满天下,仍然不改赤子之心的老帅敬过去。
酒足兴尽之后,惟功与俞大猷一起掀开酒馆的门帘,外头立刻扑面而来一股清凉气息,夹杂着雨水,打在人的脸上。
在这种乌烟瘴气的小酒馆里出来,突然遭遇这样一场突如其来的秋雨,还真是给了人足够的惊喜之感。
惟功将手一伸,放在雨帘之下,笑道:“下雨了啊。”
“秋雨凄凉,不过,正适合撑伞独行。”
俞大猷倒是有点雅兴,其实他和戚继光一样,是这个时代明军将帅中难得的文武通才,若不然,两人也不会都留下不少军事著述的同时,还都有诗稿诗集。
只能说是异数!
拿出几分银子,买了一柄破烂的乌骨伞,俞大猷沉思片刻,对着惟功道:“惟功小友,老夫不愿以子侄辈视你。因你的天资和现在的际遇已经强过老夫青壮年时百倍,未来成就,实在不可限量。今日之后,以你我身份,未必能常见面,有一语,先赠你知道。”
惟功肃然道:“请俞帅明言,小子愿听。”
“宁人负我,勿我负人。我有大过失于人,终身以为歉,人有过失于我,事过即忘之。”
寥寥数语,说完之后,俞大猷长笑一声,竟是就这么潇洒离去。
雨幕之中,这个满头白发的老人撑开雨伞,渐渐消失在了街角远处。
话虽俗,惟功却没有轻视的意思。
以俞大猷的一生经历,怎么会在这种时候说一些言不及义的废话?
俞大猷用兵,谋定而后动,众人赞其“忠诚许国,老而弥笃”。在广东为总兵时,“广人攘其功,大猷不与较”。他向来不急功近利,不炫耀战绩,不要说李成梁辈,便是戚继光也是远远不及。在广西,俞大猷“亲率数人遍诣贼峒,晓以祸福,且教之击剑,贼骇服”。平海南时,俞大猷“单骑入峒,与黎定要约,海南遂安”。曾有有一些,俞大猷破敌之后,曾“散余党二万,不戮一人”。
这些记录,都是已经记录在大明实录之中,预备俞大猷身故之后,修史列传所用。
惟功早就已经派人查抄过,熟读过。
眼前这个消失在雨幕中的老人,自有他行事的一套原则,哪怕是祸福先后而至,数次扑跌,但仍然不改其志,不废其约!
任何时候,这世上都有一种人,不计个福,不计自身的成败得失,只有报效国家,济世安民的理念在,就可以支撑着他面对一切困苦和难关。为什么俞大猷能在逆境中还有如此大的成就,或许就是眼前的这样的情形,只有刚刚那寥寥的几句话,可以从中看到答案。
这一瞬间,惟功只觉得全身都沉浸在一种莫名的情绪当中今晚他所获得的东西,真的是太丰厚了,一座宝库在他面前轰然打开,里头是取之不尽的财富。
在此之前,他是一个转世的普通人,在山村接触的也只是普通的山民,大家都是一样的,只想着能多猎获一些猎物,多收成一些粮食,能多换一两匹布,存一些银子和铜钱,在急需的时候能顶上用场。再下来到英国公府,他满怀着仇恨和愤怒,在张溶等人的身上又没有获得什么帮助,如果不是自己的毅力过人,还有七叔七婶给他的亲情,现在的他会变成什么样的人,真的是很难想象。
只有在俞大猷这样的人面前,他知道了什么是丈夫处世,磊磊大方,什么是处变不惊,虽在困境而一无怨恨,什么是为国为民,别无他意,什么是谦淡冲虚,以人格魅力,足以折服外在和内里的敌人。
任何时候,哪怕是最黑暗的时代,也总会有这样的一些人,发光发亮,用自己的一切来燃烧着,光耀着,使身边的一切也被光明所照亮,哪怕是所得有限,所发挥的作用有限,但仍然是其百死而不悔。
俞大猷,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论战法,战功,他可能不是这个时代大明最优秀的统帅,但论及人格魅力,俞大猷,他是毫无疑惑的这个时代的第一人。
但惟功知道,自己虽然对眼前这个渐行渐远的老者充满敬佩,但未来的道理,他不会选择与俞大猷一样的走法。戚继光,李成梁,俞大猷,各有各的优缺点,但毫无例外的是他们也被这个时代所吞噬了。一身成就,就是依附于文官体系之下才得展布,在各自的晚年,他们有的走的艰难,有的前功尽弃,有的走向了自己的反面,事实说明,他们的路虽然能收效一时,却无法根除这个王朝和民族身上的痼疾!
惟功要走的,是超越前人之路,在这一瞬间,他拥有着最强烈的信心和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