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夏皇舞剑(上)
推荐阅读: 邪王嗜宠:神医狂妃 邪王嗜宠鬼医狂妃 邪王嗜宠:鬼医狂妃 妖孽修真弃少 我寄人间 从今天起当首富 宠妻入骨:神秘老公有点坏 重生之再铸青春 超级修真弃少 修复师 万古第一神 我在坟场画皮十五年 裂天空骑 武神主宰 神医萌宝 重生南非当警察 神道仙尊 妖夫在上
夜幕降临,梵星闪烁,而之所以这般说,“梵”而非“繁”,“梵”而非“凡”,则是因为月芒星光之下,大漠黄沙此刻已变得一片银白显得格外清幽静谧、禅意深远。遥想大唐三藏法师就是脚踏这样的沙土西去天竺求取真经,真有些法度苍生、佛光普照的感慨。
不过到了本文记书的这个年代,“法度苍生”、“佛光普照”,这个说法虽表象未变——那是因为西夏人也信佛,但此说法骨子里的含义却早已沧海桑田变得今非昔比。相比汉唐,如今统领这片地域的“佛法”“佛光”,源自西夏党项而远非中土华夏。
“科沃起。”
所以不必惊奇,当有长官经过,现正镇守这片土地的军士,会用类似汉语“科沃起”发音的西夏话向长官问候。
“你好,瑟鸣威,通宵守夜辛苦了,怎么,御驾还没有返回?”
“还没有,殿下。”
“嗯,知道了。务必时刻警戒西方,一有皇上的消息马上通知大家。对了,现在我和三殿下要去那边的坡上商量一些军务,你自去便是。”
“是,殿下。请慢走,二位殿下。”
“…”
相比一直说话的前一名殿下,跟在后面的三殿下明显不善言辞许多,只是冲下属军士一个抱拳随礼,他便一言不发地跟在前者身后往前走去。
“大哥,这里的景色可真美呀,原本小弟以为卫都山武神殿的夜色已经是天下至美,可为何这里,无山无水、无草无木,仅得沙海浩渺、月光如水,小弟却觉得这里的景致却偏要胜过前者不止一筹半筹了呢?”
此时正侃侃而谈的正是西夏第三王子李仁友,而他口中的“大哥”则是李乾顺膝下长子亦有西夏第一王子之称的李仁孝。要说二位王子生得何等模样,只是月光之下倒也看不非常清楚,只知此时二人都是穿着铁甲铮铮人高马大便是。说到此处,需要稍加注解的是:按长幼秩序,此二人自然正是前文中击杀了塔伦王的,李米的大哥和三哥;至于一三五三位皇子之间的老二和老四,与中原王朝甚至西夏前朝也截然不同的是,李乾顺将自己的女儿们亦齿序入宗族,李乾顺既不轻视亦不敌视女人,虽然自幼饱受后宫干政的他说起来完全有理由比常人更排斥女人。
“这太正常了,三弟,有道是‘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这至简至纯胜过至繁至复又有什么好奇怪的呢。”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老子《道德经》中的四句经典,用西夏话说来就是李仁孝刚刚说到的“阿吧啦辛啪太,阿吉里舟呃岱;阿明嘞宣溜塔,阿琼然多洛查。”话说,此四句经典就是用西夏话说来亦是律韵井然、朗朗上口。李仁孝接着说到。
“只是三弟,如今西线大捷一劳永逸,今后父皇侧重点点势必东移,此番美景你我兄弟恐怕很难再能见到了。”
“西线大捷,一劳永逸?大哥,你的意思是桀狄塔伦王已经...”
直到此刻,李米击杀桀狄塔伦王的消息还并未在西夏上下正式传达开来,因此不难理解为何李仁友此时之口吻如此惊讶。但李仁孝却盘算得相当清楚,他接着说到。
“八九不离十了,三弟...”
再次谈及己方取得的大胜之时,李仁孝却和第一次提及此话题时一样,不仅言谈中听不出过多欣喜之情,相反,虽月光幽幽看不清面目却也听得出来,李仁孝内心意兴阑珊之意溢于言表。以至,李仁孝甚至要抬头遥望远方后方能平复心情继续说道。
“知道父皇为了这次庆功动用了什么吗?是万马堂醉西厅的所有存酒…三弟...至于万马堂对于我大夏是何等意义的储备,不用为兄再多说了吧。”
“万马堂的储备!大哥,此话当真?”
“那还有假,为兄身为皇子,却也是第一次置身万马堂地库。你以为为兄押运至此的是什么宝贝?是万马堂里保存的陈年好酒。昨天,我从张丞相那儿接到的旨意,父皇让我一次全取出来了,你说,这说明了什么不是不言而喻的吗?”
“这么说来,大哥你说的倒是有几分道理了,父皇一定是认为西边边境大患已除,所以即使动用万马堂的储备亦在所不惜。”
“是呀,桀狄塔伦王不是被杀就是被擒。只是奈何大功告成之日,这天大的功劳是落入他人之手而不是你我兄弟任何一人头上…”
“大哥?”
李仁孝话中之意明显是对李米夺得头功心有不甘,这也是李仁友是有生以来第一次察觉自己的大哥其实对他们共同的五弟心存芥蒂,他一时竟无言以对。
“三弟,知道为何你我名字之中都有一个‘仁’字而李米没有吗?”
话到此处,李仁孝甚至已是直呼李米其名而不再以兄弟相称。
“大哥,小弟当然知道,那是因为五弟是已故忠勇王巴鲁之遗孤,忠勇王殉国之后,父皇将五弟收为义子并亲自抚养的缘故。”
“哈哈,忠勇王遗孤!”
李仁孝的冷笑就如同此时的晚风一样冰冷。
“三弟,你我兄弟在皇宫一起长大,平心而论,从小到大我对你们如何?为兄可曾有过以大欺大小难为过你们?”
“没有,不管是弟弟还是妹妹,您从来都很照顾。”
“也包括对李米,对吧?三弟。”
“是的,大哥,当然五弟也算在里面,自大哥往下的一干兄弟姐妹,谁不对你的仁德心服口服。”
“呼…”
听完李仁友的陈述,李仁孝不禁长叹一声,仿佛就像对过往的友善非常懊恼似的,他接着用阴郁而又冷酷的口气幽然说到。
“那么三弟,如果为兄以后要对李米不利,你会站在为兄这边吗?”
“大哥,何出此言?五弟就算不是你我的亲生兄弟,但看在二十年朝夕相处的情分上…再说为什么?如果是说牵扯到千秋万岁之后的大位归属,那么大哥你是长子,而德行能力在朝廷又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我不认为五弟能在这方面对你构成什么威胁。何况,说一千道一万,五弟是父皇的义子不是亲子,父皇会把大位传给他?”
“二十载朝夕相处的兄弟…如果真是我大夏英烈遗孤也就罢了,只可惜,三弟,为兄近来查实一个消息,李米不仅不是巴鲁遗孤,而且实际上,他身上流淌着的是宋朝汉人的血脉。三弟,你说,如果有朝一日,父皇执意要将大位传给他,那么我堂堂大夏,岂不是不战而亡了吗?至于你说的父皇会不会传位于外家人,以他天真随兴的个性,以及对南朝后周□□郭威禅位一事的推崇,可能性绝不能说没有。”
“五弟是汉人!!”
听闻李仁孝口中说出这晴天霹雳般的消息,李仁友惊诧的程度甚至要比之前听到李乾顺动用万马堂的储备时,更为难以置信,他连忙急切追问到。
“大哥,你此话当真?!”
“千真万确,三弟,此事在我大夏是有案可查的,日后人证物证我都会让你亲眼见到。只是,三弟,为兄此时只想问你一句心里话,难道你就真准备好了眼睁睁看着我大夏江山以这种方式改姓易主了?!贺兰山下,勇士之国,以后就得俯首称臣于汉人——也就是‘小虫’之下了?”
不必对李仁孝话里的逻辑产生费解,西夏立国创字之时,西夏文中“小”字和“虫”字合在一起的字,意思就是汉人的“汉”。
“大哥,这...”
李仁友显然不会当真质疑李仁孝的说法,不过,认同李仁孝的说法便意味着从今以后要与李米从同胞变成异族、从兄弟变成对手,素来意志有如磐石一般坚强的王子亦内心踌躇不定、语气犹豫不前了。
“殿下,二位殿下,皇上御驾回营了,大队人马正在从西北方往敦煌行进。”
“知道了,瑟鸣威,你去帮我们牵马,我和三殿下这就回城迎驾。”
恰巧此时,坡下传来李乾顺班师回城的消息,李仁孝便先回复了属下,再接着对李仁友说道。
“三弟,今日为兄对你说的,你一定要恪守于心。另外,为兄既然决定日后要与李米针锋相对,那么可以预见的是,为兄将来难免要失宠于父皇,因此,大夏的未来为兄寄希望于你。三弟,天地可鉴,此刻为兄所说字字发自肺腑,而如若为兄言语中有半不诚心诚意之处,来日必遭天打雷劈不得好死。”
“大哥,何出此言,大哥…你这样说,让小弟如何承受得起?”
听了李仁孝言语中立下的毒誓,李仁友连忙单膝跪地并双手抱拳劝停。
“…”
不单李仁友如此,其实李仁孝内心也是相当痛苦挣扎,要不是近来听闻、求证并最终查实李米确为汉人子孙的事实,他何尝不想兄弟齐心其利断金。可是,李米终究身为汉人的事实却是李仁孝万万无法容忍的死穴。不是因为父亲李乾顺历来偏爱李米而心怀嫉恨,也不是因为考虑到父王身后皇位归属而对一切竞争对手怀恨在心,实在,是西夏最高权柄有可能落于外族之手——尤其是汉人之手的隐忧,触及了李仁孝心底誓死不能认同的底限。就由庸腐的汉人去置若罔闻得了,实情就是:对于骁勇善战、脾性刚烈的马上民族来说,汉人的隐忍懦弱是最让他们不耻并一定要划清界限的地方。
“三弟,起来,起来…走吧,时间不多了,为兄还得赶紧去为立功者押送庆功的美酒,万马堂的存酒,可是了不得!”
说完,李仁孝扶起李仁友便速速驱马往敦煌城内赶去。
“儿臣李仁孝(仁友),恭迎父皇凯旋归来。”
“好,仁孝、仁友,都起来吧,平身。”
“大哥,三哥。”
“五弟。”
“五弟。”
李仁孝、李仁友二人是于敦煌城北门之外迎得李乾顺圣驾并加入凯旋的马队。加入马队后,皇兄弟三个照常互相闲聊,只是李米不知道的是,经过不久之前一段鬼神不知的对话,实际上,他和他的两位兄长之间已经埋下了一条深不见底到巨大裂痕。而最惊心动魄和最让笔者提心吊胆的事则是,作为本书的主人公之一的西夏五皇子李米,目前来说,对暗藏的凶险还没有察觉到一点蛛丝马迹。因此笔者实在担心李米一旦有所闪失闹出个三长两短,本书的故事将可能随时面临戛然而止的尴尬局面。
不过,既然笔者信誓旦旦说过,本书中的故事是笔者冥冥间亲眼所见,那么如果真是李米万一有个不着,不管是在出现本书十万字处还是百万字处,笔者自会丁是丁卯是卯地交代清楚,笔者亦要尤其说明的是,就算本书中已经并将要出现诸多天马行空般的奇人奇事,但这些奇人异事绝不是笔者罔顾现实规则而凭空捏造出来的——什么毛头少年修道两三年就能毁天灭地顺便妻妾成群是笔者最反感的;而包括所谓奇经八脉、打狗降龙,笔者亦相当不屑苟同。一言以蔽之,笔者认知的逻辑中并不认可任何金刚不死或者天降鸿福的荒诞光环。那么自然,笔者笔下的人物,主角也好配角也好,次角也罢边角也罢,各人自有宿命,笔者只是实事求是据实道来。
“去枷。”
“是,殿下。”
西夏西征大军回到敦煌城内的时候已是晚上,在赶赴李乾顺定于亥时举行的庆功宴之前,李米先回驿馆沐浴更衣换上常服后,他又抓紧时间于赴宴途中抽空前往南城外战俘营走了一趟。李米心里还一直牵挂着那个献给他匕首的桀狄兵,因此在战俘营里找到其人之后,他先让侍从为其卸下锁具再接着用桀狄话对其说道。
“你好,壮士,未请教你尊姓大名。”
“启禀大人,小人名叫恰其尔雅巴辛图多万。”
“哈哈,名字真够长的,恰其尔雅巴新图多万!对了,难道白天塔伦王点到的名字就是你?”
复述桀狄战士名字的时候,李米猛然想起这个名字在白天也曾被塔伦王叫到只是被他从中打断,他不禁惊讶反问。
“惭愧,小人之前有眼无珠,大人您于阵前戳穿那个卑鄙小人的真实面目之时,小人就已经与其恩断义绝。因此,白天点到的名字确实是小人不假,但我此时心目中却并不再认同什么王不王的。”
“…”
想起塔伦王所做所为无论何时都让人不寒而栗,李米也是稍稍一恍神才接着说到。
“好,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罢无需再提,总归这把匕首是你给我的不会错吧?”
说着李米又从袖中取出匕首。
“不错,大人,小人当时还曾请求大人帮我宣不花兄弟报仇雪恨。”
“是的,不过仇只帮你报了一半。”
“一半?大人,此话怎讲。”
见桀狄兵疑惑不解,李米又解释说到。
“塔伦王已经命丧我手,不过由于我们的皇帝陛下开了金口给他留下全尸,我自然无法违抗王命。”
“…”
说时迟那时快,只见刹那之前李米还双手拿着桀狄战士的匕首缓缓抽出假装仔细端详,但不过收手将刀刃插回皮套的一瞬,然后再摊开手掌时,李米手中的皮套匕首已变成一把刀柄镶玉、刀鞘簪金的黄金匕首。
“皇上的旨意我李米忤逆不得,既然这样,我把我的宝刀也赠你一把,这样我们就算是公平交换而不是有事相托了。”
各位看官实在无需惊讶这珠光宝气的宝刀究竟价值几何,对于一名王子来说这实在稀松平常;各位应该惊讶的是李米如此爱才如命又用人不疑,来自敌对阵营只有一面之缘之人,他不惜宝刀相赠。
“这…”
草原民族大多金银匮乏桀狄亦不例外,见了价值连城的宝刀,桀狄战士硬是犹豫着不敢伸手去。
“给你的,拿着便是。”
啪…
李米却很爽快,他不由分说地将宝刀抛向对面使得桀狄兵不得不接。
“大人!”
眼前的桀狄战士哪见过这般金贵的宝贝,他双手捧着宝刀单膝跪地时,热泪在已然在眼中打转。
“壮士,我有意招揽你为我大夏效力,不知你意下如何…不过,你先不用急着回答,因为我并不是想用一把宝刀收买你。我觉得,宝刀再贵重始终只是一件器物,与活生生的人,尤其是杰出的人才,那是远远不能相提并论的。”
“然后,在壮士如果愿意为我大夏效力的前提下,至于将来具体干什么,我想初期肯定是跟随在我左右做个侍从比较适合一点。等学会一些必要的党项话又有更好的位置而壮士又的确能胜任的,我再举荐你。别的不说,有一点我李米却可以拍着胸脯保证的就是,大夏近些年来开疆拓土、招贤纳才,不论出身何处,只要是愿为大西夏家尽忠、为我大夏子民谋福的,我李米,当然最主要还有我们的皇帝陛下,绝对一视同仁。”
真不知李米是哪里拜的师傅能把桀狄方言掌握得如此炉火纯青。只见一番流利地道的桀狄话说下来后,不仅李米跟前的桀狄战士听清了他的意思,而且帐内的其他桀狄战士,也都听明白了他话中的意思。唯一被松绑的桀狄战士自不用说——早已是感触良多不能自已,而其他此时依然被枷锁束缚着的战士们,当他们亲耳听到李米如此求贤若渴又如此坦诚相待的言语,他们无不纷纷侧目热切之情溢于言表。
“壮士请起!何去何从的问题固然重要却也异常艰难,而即便归依大夏,纵使前途光明但也绝非一帆风顺。因此,深思熟虑了再答复我。另外,现在帐内的所有人,你也都替我转达我的意思,那就是,我肯定大家的战斗意志并且不介意我们彼此之前的敌对关系,因此在场的每一位,我都真心诚意地想征召。然后,任何人,人各有志、不可强求,留下的以后与我李米是同袍战友,而要走的,是敌是友,我李米两者悉听尊便。好了,我还要赴宴,记住我说的话,再会,恰其尔雅巴辛图多万。”
说完,李米说回西夏话对看守战俘的守卫们说到。
“我走后,给他们所有人去枷。”
“是,殿下。”
看守回话后,李米左手又是左一晃,只见刚才被李米不知收去何处的皮套匕首立刻又出现在李米手中。
啪…
李米再次将手中匕首随手抛出,不同的只是这次是交于一直跟随在旁的侍从而不是…恰其尔…雅吧…新图多…万…呼,真是个难念的名字!然后李米接着说道。
“启愈,先替我收好,等庆功宴结束了再还给我。走,我们去月牙泉。”
奇怪,为何大半夜的李米还要去往敦煌城外月牙泉,自然不是为了沙中泉、泉中草、草中鱼、鱼成群的,彼此相映成趣的沙漠奇景,因为就算是要欣赏这些美景也应该是在光天化日而不是深更半夜。实在,李米深夜到此是因为是夜李乾顺将此次西征庆功宴的举行之地定于此处。话说,这次庆功宴与李米之前经历的各种庆功宴又有所截然不同:
第一,这次的地点尤为特别,敦煌城外月牙泉。看着这大漠长沙的夜景,联想诸如“春风不度玉门关”、“西出阳关无故人”一类的古诗,实在不能不让人感概万千。这般说来,笔者也自然想到另两句——一是“万里长征人未还”、二是“古来征战几个回”。了不起,李米的此番统领八十三骑孤军深入,所部不仅大功告成而且全员全身而退无一损折,真是艺高人胆大。
第二,是参与人员尤其特殊,因为李乾顺身为皇帝,他之前是从来不参加任何形式的庆功宴的就更别说亲自主办。而除了皇帝、三位王子、少数几个文武大臣和铁鹞子军高层将领,参与者还包括了跟随李米追杀塔伦王的其他八十二名骑兵无一缺席,里面除了谢枫、轩辕谷是两名百夫长以及另外什长、伍长各两名,剩下所有人都是普通士兵。所以,此次庆功宴是西夏最高统领和最底层骑兵共聚一堂的盛会,那么此次宴会堪称绝无仅有也就绝不是言过其实了。
第三,是这次庆功宴举行的时间,之所以时间定在深夜亥时这么晚,则完全由于李乾顺兴之所致,否则,有谁吃了熊心豹子胆敢劳烦皇帝老子深夜还要赴宴吃酒。
最后,再不得不提到庆功宴上庆功酒,李乾顺传令让李仁孝将万马堂的存酒取来庆功,什么意思,虽然笔者还没来得及把万马堂详细解释清楚,但是联想之前李仁友听闻李乾顺动用万马堂存酒时的惊讶语气,已可想而知这些存酒有多珍贵。说说520小说阅读_www.shuoshuo520.cc
不过到了本文记书的这个年代,“法度苍生”、“佛光普照”,这个说法虽表象未变——那是因为西夏人也信佛,但此说法骨子里的含义却早已沧海桑田变得今非昔比。相比汉唐,如今统领这片地域的“佛法”“佛光”,源自西夏党项而远非中土华夏。
“科沃起。”
所以不必惊奇,当有长官经过,现正镇守这片土地的军士,会用类似汉语“科沃起”发音的西夏话向长官问候。
“你好,瑟鸣威,通宵守夜辛苦了,怎么,御驾还没有返回?”
“还没有,殿下。”
“嗯,知道了。务必时刻警戒西方,一有皇上的消息马上通知大家。对了,现在我和三殿下要去那边的坡上商量一些军务,你自去便是。”
“是,殿下。请慢走,二位殿下。”
“…”
相比一直说话的前一名殿下,跟在后面的三殿下明显不善言辞许多,只是冲下属军士一个抱拳随礼,他便一言不发地跟在前者身后往前走去。
“大哥,这里的景色可真美呀,原本小弟以为卫都山武神殿的夜色已经是天下至美,可为何这里,无山无水、无草无木,仅得沙海浩渺、月光如水,小弟却觉得这里的景致却偏要胜过前者不止一筹半筹了呢?”
此时正侃侃而谈的正是西夏第三王子李仁友,而他口中的“大哥”则是李乾顺膝下长子亦有西夏第一王子之称的李仁孝。要说二位王子生得何等模样,只是月光之下倒也看不非常清楚,只知此时二人都是穿着铁甲铮铮人高马大便是。说到此处,需要稍加注解的是:按长幼秩序,此二人自然正是前文中击杀了塔伦王的,李米的大哥和三哥;至于一三五三位皇子之间的老二和老四,与中原王朝甚至西夏前朝也截然不同的是,李乾顺将自己的女儿们亦齿序入宗族,李乾顺既不轻视亦不敌视女人,虽然自幼饱受后宫干政的他说起来完全有理由比常人更排斥女人。
“这太正常了,三弟,有道是‘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这至简至纯胜过至繁至复又有什么好奇怪的呢。”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老子《道德经》中的四句经典,用西夏话说来就是李仁孝刚刚说到的“阿吧啦辛啪太,阿吉里舟呃岱;阿明嘞宣溜塔,阿琼然多洛查。”话说,此四句经典就是用西夏话说来亦是律韵井然、朗朗上口。李仁孝接着说到。
“只是三弟,如今西线大捷一劳永逸,今后父皇侧重点点势必东移,此番美景你我兄弟恐怕很难再能见到了。”
“西线大捷,一劳永逸?大哥,你的意思是桀狄塔伦王已经...”
直到此刻,李米击杀桀狄塔伦王的消息还并未在西夏上下正式传达开来,因此不难理解为何李仁友此时之口吻如此惊讶。但李仁孝却盘算得相当清楚,他接着说到。
“八九不离十了,三弟...”
再次谈及己方取得的大胜之时,李仁孝却和第一次提及此话题时一样,不仅言谈中听不出过多欣喜之情,相反,虽月光幽幽看不清面目却也听得出来,李仁孝内心意兴阑珊之意溢于言表。以至,李仁孝甚至要抬头遥望远方后方能平复心情继续说道。
“知道父皇为了这次庆功动用了什么吗?是万马堂醉西厅的所有存酒…三弟...至于万马堂对于我大夏是何等意义的储备,不用为兄再多说了吧。”
“万马堂的储备!大哥,此话当真?”
“那还有假,为兄身为皇子,却也是第一次置身万马堂地库。你以为为兄押运至此的是什么宝贝?是万马堂里保存的陈年好酒。昨天,我从张丞相那儿接到的旨意,父皇让我一次全取出来了,你说,这说明了什么不是不言而喻的吗?”
“这么说来,大哥你说的倒是有几分道理了,父皇一定是认为西边边境大患已除,所以即使动用万马堂的储备亦在所不惜。”
“是呀,桀狄塔伦王不是被杀就是被擒。只是奈何大功告成之日,这天大的功劳是落入他人之手而不是你我兄弟任何一人头上…”
“大哥?”
李仁孝话中之意明显是对李米夺得头功心有不甘,这也是李仁友是有生以来第一次察觉自己的大哥其实对他们共同的五弟心存芥蒂,他一时竟无言以对。
“三弟,知道为何你我名字之中都有一个‘仁’字而李米没有吗?”
话到此处,李仁孝甚至已是直呼李米其名而不再以兄弟相称。
“大哥,小弟当然知道,那是因为五弟是已故忠勇王巴鲁之遗孤,忠勇王殉国之后,父皇将五弟收为义子并亲自抚养的缘故。”
“哈哈,忠勇王遗孤!”
李仁孝的冷笑就如同此时的晚风一样冰冷。
“三弟,你我兄弟在皇宫一起长大,平心而论,从小到大我对你们如何?为兄可曾有过以大欺大小难为过你们?”
“没有,不管是弟弟还是妹妹,您从来都很照顾。”
“也包括对李米,对吧?三弟。”
“是的,大哥,当然五弟也算在里面,自大哥往下的一干兄弟姐妹,谁不对你的仁德心服口服。”
“呼…”
听完李仁友的陈述,李仁孝不禁长叹一声,仿佛就像对过往的友善非常懊恼似的,他接着用阴郁而又冷酷的口气幽然说到。
“那么三弟,如果为兄以后要对李米不利,你会站在为兄这边吗?”
“大哥,何出此言?五弟就算不是你我的亲生兄弟,但看在二十年朝夕相处的情分上…再说为什么?如果是说牵扯到千秋万岁之后的大位归属,那么大哥你是长子,而德行能力在朝廷又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我不认为五弟能在这方面对你构成什么威胁。何况,说一千道一万,五弟是父皇的义子不是亲子,父皇会把大位传给他?”
“二十载朝夕相处的兄弟…如果真是我大夏英烈遗孤也就罢了,只可惜,三弟,为兄近来查实一个消息,李米不仅不是巴鲁遗孤,而且实际上,他身上流淌着的是宋朝汉人的血脉。三弟,你说,如果有朝一日,父皇执意要将大位传给他,那么我堂堂大夏,岂不是不战而亡了吗?至于你说的父皇会不会传位于外家人,以他天真随兴的个性,以及对南朝后周□□郭威禅位一事的推崇,可能性绝不能说没有。”
“五弟是汉人!!”
听闻李仁孝口中说出这晴天霹雳般的消息,李仁友惊诧的程度甚至要比之前听到李乾顺动用万马堂的储备时,更为难以置信,他连忙急切追问到。
“大哥,你此话当真?!”
“千真万确,三弟,此事在我大夏是有案可查的,日后人证物证我都会让你亲眼见到。只是,三弟,为兄此时只想问你一句心里话,难道你就真准备好了眼睁睁看着我大夏江山以这种方式改姓易主了?!贺兰山下,勇士之国,以后就得俯首称臣于汉人——也就是‘小虫’之下了?”
不必对李仁孝话里的逻辑产生费解,西夏立国创字之时,西夏文中“小”字和“虫”字合在一起的字,意思就是汉人的“汉”。
“大哥,这...”
李仁友显然不会当真质疑李仁孝的说法,不过,认同李仁孝的说法便意味着从今以后要与李米从同胞变成异族、从兄弟变成对手,素来意志有如磐石一般坚强的王子亦内心踌躇不定、语气犹豫不前了。
“殿下,二位殿下,皇上御驾回营了,大队人马正在从西北方往敦煌行进。”
“知道了,瑟鸣威,你去帮我们牵马,我和三殿下这就回城迎驾。”
恰巧此时,坡下传来李乾顺班师回城的消息,李仁孝便先回复了属下,再接着对李仁友说道。
“三弟,今日为兄对你说的,你一定要恪守于心。另外,为兄既然决定日后要与李米针锋相对,那么可以预见的是,为兄将来难免要失宠于父皇,因此,大夏的未来为兄寄希望于你。三弟,天地可鉴,此刻为兄所说字字发自肺腑,而如若为兄言语中有半不诚心诚意之处,来日必遭天打雷劈不得好死。”
“大哥,何出此言,大哥…你这样说,让小弟如何承受得起?”
听了李仁孝言语中立下的毒誓,李仁友连忙单膝跪地并双手抱拳劝停。
“…”
不单李仁友如此,其实李仁孝内心也是相当痛苦挣扎,要不是近来听闻、求证并最终查实李米确为汉人子孙的事实,他何尝不想兄弟齐心其利断金。可是,李米终究身为汉人的事实却是李仁孝万万无法容忍的死穴。不是因为父亲李乾顺历来偏爱李米而心怀嫉恨,也不是因为考虑到父王身后皇位归属而对一切竞争对手怀恨在心,实在,是西夏最高权柄有可能落于外族之手——尤其是汉人之手的隐忧,触及了李仁孝心底誓死不能认同的底限。就由庸腐的汉人去置若罔闻得了,实情就是:对于骁勇善战、脾性刚烈的马上民族来说,汉人的隐忍懦弱是最让他们不耻并一定要划清界限的地方。
“三弟,起来,起来…走吧,时间不多了,为兄还得赶紧去为立功者押送庆功的美酒,万马堂的存酒,可是了不得!”
说完,李仁孝扶起李仁友便速速驱马往敦煌城内赶去。
“儿臣李仁孝(仁友),恭迎父皇凯旋归来。”
“好,仁孝、仁友,都起来吧,平身。”
“大哥,三哥。”
“五弟。”
“五弟。”
李仁孝、李仁友二人是于敦煌城北门之外迎得李乾顺圣驾并加入凯旋的马队。加入马队后,皇兄弟三个照常互相闲聊,只是李米不知道的是,经过不久之前一段鬼神不知的对话,实际上,他和他的两位兄长之间已经埋下了一条深不见底到巨大裂痕。而最惊心动魄和最让笔者提心吊胆的事则是,作为本书的主人公之一的西夏五皇子李米,目前来说,对暗藏的凶险还没有察觉到一点蛛丝马迹。因此笔者实在担心李米一旦有所闪失闹出个三长两短,本书的故事将可能随时面临戛然而止的尴尬局面。
不过,既然笔者信誓旦旦说过,本书中的故事是笔者冥冥间亲眼所见,那么如果真是李米万一有个不着,不管是在出现本书十万字处还是百万字处,笔者自会丁是丁卯是卯地交代清楚,笔者亦要尤其说明的是,就算本书中已经并将要出现诸多天马行空般的奇人奇事,但这些奇人异事绝不是笔者罔顾现实规则而凭空捏造出来的——什么毛头少年修道两三年就能毁天灭地顺便妻妾成群是笔者最反感的;而包括所谓奇经八脉、打狗降龙,笔者亦相当不屑苟同。一言以蔽之,笔者认知的逻辑中并不认可任何金刚不死或者天降鸿福的荒诞光环。那么自然,笔者笔下的人物,主角也好配角也好,次角也罢边角也罢,各人自有宿命,笔者只是实事求是据实道来。
“去枷。”
“是,殿下。”
西夏西征大军回到敦煌城内的时候已是晚上,在赶赴李乾顺定于亥时举行的庆功宴之前,李米先回驿馆沐浴更衣换上常服后,他又抓紧时间于赴宴途中抽空前往南城外战俘营走了一趟。李米心里还一直牵挂着那个献给他匕首的桀狄兵,因此在战俘营里找到其人之后,他先让侍从为其卸下锁具再接着用桀狄话对其说道。
“你好,壮士,未请教你尊姓大名。”
“启禀大人,小人名叫恰其尔雅巴辛图多万。”
“哈哈,名字真够长的,恰其尔雅巴新图多万!对了,难道白天塔伦王点到的名字就是你?”
复述桀狄战士名字的时候,李米猛然想起这个名字在白天也曾被塔伦王叫到只是被他从中打断,他不禁惊讶反问。
“惭愧,小人之前有眼无珠,大人您于阵前戳穿那个卑鄙小人的真实面目之时,小人就已经与其恩断义绝。因此,白天点到的名字确实是小人不假,但我此时心目中却并不再认同什么王不王的。”
“…”
想起塔伦王所做所为无论何时都让人不寒而栗,李米也是稍稍一恍神才接着说到。
“好,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罢无需再提,总归这把匕首是你给我的不会错吧?”
说着李米又从袖中取出匕首。
“不错,大人,小人当时还曾请求大人帮我宣不花兄弟报仇雪恨。”
“是的,不过仇只帮你报了一半。”
“一半?大人,此话怎讲。”
见桀狄兵疑惑不解,李米又解释说到。
“塔伦王已经命丧我手,不过由于我们的皇帝陛下开了金口给他留下全尸,我自然无法违抗王命。”
“…”
说时迟那时快,只见刹那之前李米还双手拿着桀狄战士的匕首缓缓抽出假装仔细端详,但不过收手将刀刃插回皮套的一瞬,然后再摊开手掌时,李米手中的皮套匕首已变成一把刀柄镶玉、刀鞘簪金的黄金匕首。
“皇上的旨意我李米忤逆不得,既然这样,我把我的宝刀也赠你一把,这样我们就算是公平交换而不是有事相托了。”
各位看官实在无需惊讶这珠光宝气的宝刀究竟价值几何,对于一名王子来说这实在稀松平常;各位应该惊讶的是李米如此爱才如命又用人不疑,来自敌对阵营只有一面之缘之人,他不惜宝刀相赠。
“这…”
草原民族大多金银匮乏桀狄亦不例外,见了价值连城的宝刀,桀狄战士硬是犹豫着不敢伸手去。
“给你的,拿着便是。”
啪…
李米却很爽快,他不由分说地将宝刀抛向对面使得桀狄兵不得不接。
“大人!”
眼前的桀狄战士哪见过这般金贵的宝贝,他双手捧着宝刀单膝跪地时,热泪在已然在眼中打转。
“壮士,我有意招揽你为我大夏效力,不知你意下如何…不过,你先不用急着回答,因为我并不是想用一把宝刀收买你。我觉得,宝刀再贵重始终只是一件器物,与活生生的人,尤其是杰出的人才,那是远远不能相提并论的。”
“然后,在壮士如果愿意为我大夏效力的前提下,至于将来具体干什么,我想初期肯定是跟随在我左右做个侍从比较适合一点。等学会一些必要的党项话又有更好的位置而壮士又的确能胜任的,我再举荐你。别的不说,有一点我李米却可以拍着胸脯保证的就是,大夏近些年来开疆拓土、招贤纳才,不论出身何处,只要是愿为大西夏家尽忠、为我大夏子民谋福的,我李米,当然最主要还有我们的皇帝陛下,绝对一视同仁。”
真不知李米是哪里拜的师傅能把桀狄方言掌握得如此炉火纯青。只见一番流利地道的桀狄话说下来后,不仅李米跟前的桀狄战士听清了他的意思,而且帐内的其他桀狄战士,也都听明白了他话中的意思。唯一被松绑的桀狄战士自不用说——早已是感触良多不能自已,而其他此时依然被枷锁束缚着的战士们,当他们亲耳听到李米如此求贤若渴又如此坦诚相待的言语,他们无不纷纷侧目热切之情溢于言表。
“壮士请起!何去何从的问题固然重要却也异常艰难,而即便归依大夏,纵使前途光明但也绝非一帆风顺。因此,深思熟虑了再答复我。另外,现在帐内的所有人,你也都替我转达我的意思,那就是,我肯定大家的战斗意志并且不介意我们彼此之前的敌对关系,因此在场的每一位,我都真心诚意地想征召。然后,任何人,人各有志、不可强求,留下的以后与我李米是同袍战友,而要走的,是敌是友,我李米两者悉听尊便。好了,我还要赴宴,记住我说的话,再会,恰其尔雅巴辛图多万。”
说完,李米说回西夏话对看守战俘的守卫们说到。
“我走后,给他们所有人去枷。”
“是,殿下。”
看守回话后,李米左手又是左一晃,只见刚才被李米不知收去何处的皮套匕首立刻又出现在李米手中。
啪…
李米再次将手中匕首随手抛出,不同的只是这次是交于一直跟随在旁的侍从而不是…恰其尔…雅吧…新图多…万…呼,真是个难念的名字!然后李米接着说道。
“启愈,先替我收好,等庆功宴结束了再还给我。走,我们去月牙泉。”
奇怪,为何大半夜的李米还要去往敦煌城外月牙泉,自然不是为了沙中泉、泉中草、草中鱼、鱼成群的,彼此相映成趣的沙漠奇景,因为就算是要欣赏这些美景也应该是在光天化日而不是深更半夜。实在,李米深夜到此是因为是夜李乾顺将此次西征庆功宴的举行之地定于此处。话说,这次庆功宴与李米之前经历的各种庆功宴又有所截然不同:
第一,这次的地点尤为特别,敦煌城外月牙泉。看着这大漠长沙的夜景,联想诸如“春风不度玉门关”、“西出阳关无故人”一类的古诗,实在不能不让人感概万千。这般说来,笔者也自然想到另两句——一是“万里长征人未还”、二是“古来征战几个回”。了不起,李米的此番统领八十三骑孤军深入,所部不仅大功告成而且全员全身而退无一损折,真是艺高人胆大。
第二,是参与人员尤其特殊,因为李乾顺身为皇帝,他之前是从来不参加任何形式的庆功宴的就更别说亲自主办。而除了皇帝、三位王子、少数几个文武大臣和铁鹞子军高层将领,参与者还包括了跟随李米追杀塔伦王的其他八十二名骑兵无一缺席,里面除了谢枫、轩辕谷是两名百夫长以及另外什长、伍长各两名,剩下所有人都是普通士兵。所以,此次庆功宴是西夏最高统领和最底层骑兵共聚一堂的盛会,那么此次宴会堪称绝无仅有也就绝不是言过其实了。
第三,是这次庆功宴举行的时间,之所以时间定在深夜亥时这么晚,则完全由于李乾顺兴之所致,否则,有谁吃了熊心豹子胆敢劳烦皇帝老子深夜还要赴宴吃酒。
最后,再不得不提到庆功宴上庆功酒,李乾顺传令让李仁孝将万马堂的存酒取来庆功,什么意思,虽然笔者还没来得及把万马堂详细解释清楚,但是联想之前李仁友听闻李乾顺动用万马堂存酒时的惊讶语气,已可想而知这些存酒有多珍贵。说说520小说阅读_www.shuoshuo520.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