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欲扬唐》正文 第二百九十八章科举
推荐阅读: 邪王嗜宠:神医狂妃 邪王嗜宠鬼医狂妃 邪王嗜宠:鬼医狂妃 妖孽修真弃少 我寄人间 从今天起当首富 宠妻入骨:神秘老公有点坏 重生之再铸青春 超级修真弃少 修复师 万古第一神 我在坟场画皮十五年 裂天空骑 武神主宰 神医萌宝 重生南非当警察 神道仙尊 妖夫在上
<content>
吐谷浑和吐蕃之间发生了激烈的大战,双方死伤惨重,伏允希望大唐能够帮助他打败吐蕃。
吐谷浑是不断在向南的发展,而吐蕃则是由南向北不断扩大自己的领土,现在两大势力在逻些附近大战了数场,最后谁也奈何不了谁,但是谁也不愿意主动放弃逻些,于是进入了僵持阶段。
双方之间战乱不断,无疑是对大唐最为有利的,但是李密的目的可不仅仅是让他们无法威胁大唐,而是要将他们全部吞并。
李密问道:“你们以为我大唐应该如何处理此事?”
在场这些人都知道李密的想法,所以他们自然明白李密问的是什么。
吏部尚书王安道:“如今伏允年事已高,恐怕没几年好活了,他只有一个儿子伏顺,伏顺此人才能平庸,和其父相比可就差远了,所以吐谷浑对于我大唐来说并没有多大的威胁,而那吐蕃经过和吐谷浑多次大战后实力也受到了极大的损耗,此时臣以为陛下应该答应伏允的要求,派出一支精兵进入吐谷浑,不过他们进入吐谷浑后却不是真的要帮助吐谷浑对付吐蕃,而是设法削弱双方的实力,为我大唐彻底吞并这两大势力做准备。”
一开始让伏允向南发展,李密就是想着让他们拼个两败俱伤,如今可谓是正中下怀。
伏允想着利用大唐的军队来打击吐蕃,他的想法就是大唐的军队不可能长期驻扎在高原上,只要打败吐蕃,整个高原就将会成为他吐谷浑的势力范围。
为了彻底打败吐蕃,伏允不惜引狼入室,由此可见双方的战斗已经是难舍难分,陷入了胶着状态。
和吐蕃相比,吐谷浑有大唐在背后支援各种物资,但是这种优势未必不会变成吐谷浑致命的弱点,因为伏允无法保证他和吐蕃大战的时间过长后,大唐是否还会一直给予他支援,一旦来自大唐的支援断了,凭借他们吐谷浑自身的能力根本无法保证军队能够长期远征。
吐蕃的阵线拉的较短,他们各方面物资的支援更加容易,而且吐蕃本身的粮食产量等方面都比吐谷浑要强大的多。
在人口方面吐蕃也占据优势,而吐谷浑当年可是被西秦肆虐了很长时间,人口损失惨重。
经过这两年的对外战争,虽然人口增加了不少,但是那些刚被征服的部落,在吐谷浑强势时会乖乖臣服,可是一旦吐谷浑失势,他们就会变成一头凶残的狼扑上去咬你一口。
自从将西域变成大唐的郡县后,韩青云并没有闲着,他相继或出兵,或支持内部某个势力的方式对女国,勃律国等小国进行渗透,这一切都是为彻底占领整个高原做准备。
“依朕看我大唐一方面应该让韩青云派副将谢映登率领5万唐军前往吐谷浑支援伏允,另一方面则是由韩青云再派一名将军率领整合完成的那原本属于西域诸国的五万军队,从勃律国出发一路向南吞并那些还未被吐谷浑和吐蕃掌握的部落,最终从西部形成对吐蕃的包围。”
西域各国的军队现在已经变成了大唐的军队,只是他们还从来没有为大唐征战过,这次李密算是对这支军队的考验了。
虽然西域人组成的军队暂时还无法成为大唐的主力军队,但是作为辅助兵团来使用还是没问题了。
只要让他们通过立军功尝到各种好处,那么他们就会对军功变得十分渴望,只要有战斗他们就想参与。
“公瑾。”
“臣在。”
“你回到兵部后就以兵部的名义向韩青云下命令吧。”
“是。”
占领西藏对于大唐来说一方面能得到不少牛马,另一方面就是防止历史上吐蕃攻破长安的情形发生。
此事议定后,王伯当的目光就落在礼部尚书独孤朗的身上,独孤朗冲他点了点头后,出列奏道:“陛下今年的科举即将开始,不知陛下认为应由谁来担任这届的主考官?”
科举可是头等大事啊,如今大唐正处于急需人才的时候,所以这科举绝对马虎不得。
李密想了想后说道:“朕看这一届的科举主考官就由杨昊和王安两位爱卿共同来担任吧,至于副主考的人选则由你们礼部和吏部共同商定,商议妥当后把名单呈给朕看看就是了。”
独孤朗和王安齐声道:“臣领旨。”
一上午的时间就在君臣议事中过去了,诸位大人和李密共进午膳后,这才出了宫。
半个月后,这一年的科举正式开始了,今天是进考场的日子,天还未亮那些进京赶考的考生们就已经开始在考场外排队了,那场面简直就是人山人海,就差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了。
两位主考官在考生们焦急的等待下终于来到了考场。
杨昊和王安并排走上了考场前的台阶上,转身面向众多考生。
两人低声交流了两句,杨昊便对众考生道:“这次科考陛下对你们寄予厚望,希望你们能多出几位栋梁之才,为陛下分忧,为我大唐分忧。根据陛下的吩咐,这次科考秉持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任何人都不得在考
场舞弊,一经发现终身取消科考资格,而且不得以任何途径出仕。”
“如果你们现在还想着舞弊,那么本官奉劝你们把你们的小心思收起来吧,这次科考主考官由老夫和吏部尚书王安王大人共同担任,副主考则是从国子监,大唐学院以及大唐军校里面挑选出的一百名精英学子来担任。”
为了严肃考纪,李密这次可是煞费苦心,将副考官的数量增加了七八十名,这次参考的考生一共有两千多人,平均下来就相当于是每名考官监考二十几个人,堪称自从科举诞生以来最严的一次科考了。
历朝历代都有选拔人才的制度,秦朝以前,采用“世卿世禄”制度,后来逐步引入军功爵制。
到了汉朝。提拔民间人才。当时采用的是察举制与征辟制,前者是由各级地方推荐德才兼备的人才。由州推举的称为秀才,由郡推举的称为孝廉。
魏文帝时,陈群创立九品中正,由特定官员,按出身、品德等考核民间人才,分为九品录用。晋、六朝时沿用此制。九品中正是察举的改良,主要分别是将察举,由地方官改由任命的官员负责。但是,魏晋时代,士族势力强大,常影响中正官考核人才,后来甚至所凭准则仅限于门第出身。于是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现象。不但堵塞了从民间取材,还让士族得以把持朝廷取材。</content>
最快更新
小说阅读_www.shuoshuo520.cc
吐谷浑和吐蕃之间发生了激烈的大战,双方死伤惨重,伏允希望大唐能够帮助他打败吐蕃。
吐谷浑是不断在向南的发展,而吐蕃则是由南向北不断扩大自己的领土,现在两大势力在逻些附近大战了数场,最后谁也奈何不了谁,但是谁也不愿意主动放弃逻些,于是进入了僵持阶段。
双方之间战乱不断,无疑是对大唐最为有利的,但是李密的目的可不仅仅是让他们无法威胁大唐,而是要将他们全部吞并。
李密问道:“你们以为我大唐应该如何处理此事?”
在场这些人都知道李密的想法,所以他们自然明白李密问的是什么。
吏部尚书王安道:“如今伏允年事已高,恐怕没几年好活了,他只有一个儿子伏顺,伏顺此人才能平庸,和其父相比可就差远了,所以吐谷浑对于我大唐来说并没有多大的威胁,而那吐蕃经过和吐谷浑多次大战后实力也受到了极大的损耗,此时臣以为陛下应该答应伏允的要求,派出一支精兵进入吐谷浑,不过他们进入吐谷浑后却不是真的要帮助吐谷浑对付吐蕃,而是设法削弱双方的实力,为我大唐彻底吞并这两大势力做准备。”
一开始让伏允向南发展,李密就是想着让他们拼个两败俱伤,如今可谓是正中下怀。
伏允想着利用大唐的军队来打击吐蕃,他的想法就是大唐的军队不可能长期驻扎在高原上,只要打败吐蕃,整个高原就将会成为他吐谷浑的势力范围。
为了彻底打败吐蕃,伏允不惜引狼入室,由此可见双方的战斗已经是难舍难分,陷入了胶着状态。
和吐蕃相比,吐谷浑有大唐在背后支援各种物资,但是这种优势未必不会变成吐谷浑致命的弱点,因为伏允无法保证他和吐蕃大战的时间过长后,大唐是否还会一直给予他支援,一旦来自大唐的支援断了,凭借他们吐谷浑自身的能力根本无法保证军队能够长期远征。
吐蕃的阵线拉的较短,他们各方面物资的支援更加容易,而且吐蕃本身的粮食产量等方面都比吐谷浑要强大的多。
在人口方面吐蕃也占据优势,而吐谷浑当年可是被西秦肆虐了很长时间,人口损失惨重。
经过这两年的对外战争,虽然人口增加了不少,但是那些刚被征服的部落,在吐谷浑强势时会乖乖臣服,可是一旦吐谷浑失势,他们就会变成一头凶残的狼扑上去咬你一口。
自从将西域变成大唐的郡县后,韩青云并没有闲着,他相继或出兵,或支持内部某个势力的方式对女国,勃律国等小国进行渗透,这一切都是为彻底占领整个高原做准备。
“依朕看我大唐一方面应该让韩青云派副将谢映登率领5万唐军前往吐谷浑支援伏允,另一方面则是由韩青云再派一名将军率领整合完成的那原本属于西域诸国的五万军队,从勃律国出发一路向南吞并那些还未被吐谷浑和吐蕃掌握的部落,最终从西部形成对吐蕃的包围。”
西域各国的军队现在已经变成了大唐的军队,只是他们还从来没有为大唐征战过,这次李密算是对这支军队的考验了。
虽然西域人组成的军队暂时还无法成为大唐的主力军队,但是作为辅助兵团来使用还是没问题了。
只要让他们通过立军功尝到各种好处,那么他们就会对军功变得十分渴望,只要有战斗他们就想参与。
“公瑾。”
“臣在。”
“你回到兵部后就以兵部的名义向韩青云下命令吧。”
“是。”
占领西藏对于大唐来说一方面能得到不少牛马,另一方面就是防止历史上吐蕃攻破长安的情形发生。
此事议定后,王伯当的目光就落在礼部尚书独孤朗的身上,独孤朗冲他点了点头后,出列奏道:“陛下今年的科举即将开始,不知陛下认为应由谁来担任这届的主考官?”
科举可是头等大事啊,如今大唐正处于急需人才的时候,所以这科举绝对马虎不得。
李密想了想后说道:“朕看这一届的科举主考官就由杨昊和王安两位爱卿共同来担任吧,至于副主考的人选则由你们礼部和吏部共同商定,商议妥当后把名单呈给朕看看就是了。”
独孤朗和王安齐声道:“臣领旨。”
一上午的时间就在君臣议事中过去了,诸位大人和李密共进午膳后,这才出了宫。
半个月后,这一年的科举正式开始了,今天是进考场的日子,天还未亮那些进京赶考的考生们就已经开始在考场外排队了,那场面简直就是人山人海,就差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了。
两位主考官在考生们焦急的等待下终于来到了考场。
杨昊和王安并排走上了考场前的台阶上,转身面向众多考生。
两人低声交流了两句,杨昊便对众考生道:“这次科考陛下对你们寄予厚望,希望你们能多出几位栋梁之才,为陛下分忧,为我大唐分忧。根据陛下的吩咐,这次科考秉持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任何人都不得在考
场舞弊,一经发现终身取消科考资格,而且不得以任何途径出仕。”
“如果你们现在还想着舞弊,那么本官奉劝你们把你们的小心思收起来吧,这次科考主考官由老夫和吏部尚书王安王大人共同担任,副主考则是从国子监,大唐学院以及大唐军校里面挑选出的一百名精英学子来担任。”
为了严肃考纪,李密这次可是煞费苦心,将副考官的数量增加了七八十名,这次参考的考生一共有两千多人,平均下来就相当于是每名考官监考二十几个人,堪称自从科举诞生以来最严的一次科考了。
历朝历代都有选拔人才的制度,秦朝以前,采用“世卿世禄”制度,后来逐步引入军功爵制。
到了汉朝。提拔民间人才。当时采用的是察举制与征辟制,前者是由各级地方推荐德才兼备的人才。由州推举的称为秀才,由郡推举的称为孝廉。
魏文帝时,陈群创立九品中正,由特定官员,按出身、品德等考核民间人才,分为九品录用。晋、六朝时沿用此制。九品中正是察举的改良,主要分别是将察举,由地方官改由任命的官员负责。但是,魏晋时代,士族势力强大,常影响中正官考核人才,后来甚至所凭准则仅限于门第出身。于是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现象。不但堵塞了从民间取材,还让士族得以把持朝廷取材。</content>
最快更新
小说阅读_www.shuoshuo520.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