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百九十四章:黄河治水初见成效 上
推荐阅读: 邪王嗜宠:神医狂妃 邪王嗜宠鬼医狂妃 邪王嗜宠:鬼医狂妃 妖孽修真弃少 我寄人间 从今天起当首富 宠妻入骨:神秘老公有点坏 重生之再铸青春 超级修真弃少 修复师 万古第一神 我在坟场画皮十五年 裂天空骑 武神主宰 神医萌宝 重生南非当警察 神道仙尊 妖夫在上
“终于又回到长安城了”
马车里,工部尚书李诫,幽幽地叹息了一声,然后放下了帘子。长安城的繁华,与黄河泛滥过的地区,有着天壤之别。重回长安,宛若隔世的李诫,竟生出些不真切的感觉来。
春明门离皇宫还有一段路,沿街一路有人演着傩戏,看得李成有些目不暇接。倒不是说傩戏很好看,起码比勾栏瓦肆里面的戏曲,有点距离。但傩戏新奇在,唯有一年中这个时分才有,看的就是一个新鲜感。
马车轱辘转动,总算离开了喧闹的街市,来到了御街之上。御街上,无人敢在皇宫前面喧闹,所以是难得清幽的所在。来到了宣德楼下,负责皇宫守卫的御前侍卫拦住了马车。车夫李成连忙掏出李诫的官印,交由御前侍卫检查。
这一枚官印,印方二寸,为黄铜所铸。大顺的官印特点是印面大,且官职越大,官印越大。朝廷二品大员,某部尚书的官印,全部都为长方钮,印文则以“缪篆”阴文反字所刻,为“工部尚书之印”几个篆字。这枚工部尚书官印背款上,刻着“洪祥元年十月少府监铸”,印钮上端还刻有一个“上”字,以防钤印时用反。
这样的一枚官印,仿制起来不易。因为大顺官印虽为铜铸,但是由于一些衙门公务十分繁忙,官印磨损得快,竟需每年更换一颗新印。再加上一些机构撤并和人为损坏,宋代各级机构每年报废大量的官印。而这些废印,各衙门是不能善自处理的,必须上交礼部,统一销毁。再由少府监重铸一枚官印,分发到损毁官印的衙门中。正是频繁换印,以至于官印上的日期,都时常变换,所以仿制不易。这些御前侍卫看守宫门,不仅要看官印,还要看官服,两者对上了,才能进入皇宫。李诫也知道这个规矩,早就下了马车,大大方方地露出了他穿着的二品官服。
御前侍卫仔仔细细地查看了一番后,才把李诫放入宫中。李成则很知趣,老老实实地把马车牵回一旁,等候着李诫出来。李成自李诫做将作监以来,便是他的车夫,早就熟知规矩,无需多说。
此刻,陆承启正在御花园,与皇后周芷若欣赏雪后腊梅盛开的景致。要是有诤臣见了,肯定会说陆承启不顾江山社稷,贪图享乐云云。难道皇帝就不是人吗,就不能有休息的时候吗?陆承启十分不以为然,御史中丞李然早就具本直谏过多次,劝谏他不要频繁出宫,老老实实呆在皇宫就好。陆承启要是这么听话,像只金丝雀那样,就不会是陆承启了。
“梓童,此等美景,难得一见啊!”
陆承启不由地感慨,他原是岭南人,岭南人莫说见过雪景了,便是梅花也少见。起码在重生前,陆承启是没见过如此梅园的。
周芷若乃是正宗的长安人,梅雪景致年年都能见到,又哪里有什么稀奇了?只是看到陆承启如此着迷,不忍心打击他,附和道:“确实很美!”
陆承启突然诗兴大发,吟诵道:“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周芷若听了这句诗,惊讶地看着陆承启:“陛下怎么会做出如此好句!”
在她看来,陆承启“不学无术”是出了名的,哪怕是一手毛笔字,也差强人意,更别说作诗填词,兴比歌赋了。可如今乍闻此句好诗,周芷若不由地刮目相看。
陆承启却醒悟过来,这首诗原来也是宋人所做,至于是谁他就忘了,不过肯定没出生。回过神来的陆承启,很受打击地说道:“难道朕在梓童心目中,就没有甚么才华不成?”
周芷若“扑哧”一笑,正待解释的时候,高镐却不合时宜地走进梅园,躬身说道:“陛下,工部尚书李诫求见。”
“陛下有政务要处理,臣妾就不打扰了。”周芷若回避在一旁,很乖巧地说道。
陆承启沉吟了一下,说道:“梓童且去御膳房,备些茶品。李诫刚从河南府回来,一路舟车劳顿,该好好犒赏一番。”
周芷若不免有些吃醋,说道:“陛下待臣子,都好过臣妾!”
陆承启连忙安慰道:“如何能比?臣子乃是朕左右臂膀,梓童却是朕的倚靠啊!”
听得这句话肉麻,周芷若红着脸啐了一番:“没个正经!”那红扑扑的脸颊,竟不输腊梅。
看得周芷若离去后,陆承启才宣召李诫觐见。李诫衣着不算多,靠着年轻的身体,硬扛了好些时候。陆承启见到面色铁青的李诫,连忙唤他进入备有暖炉的凉亭之中,再为他斟了一杯热茶。
这番动作,把李诫感动得不要不要的,连忙施礼道:“陛下不可如此!”
陆承启执意说道:“小事耳,不足挂齿。李卿快快坐下,朕要亲耳听听,这半年多来,你在河南府治水,到底进展如何?”
李诫老实,不懂得怎么说话,只得呐呐地坐了下去。还真别说,就着暖炉,喝着刚刚烧开的热茶,身子一下就暖和起来了。“陛下,具体事宜,臣已在奏疏当中,写得很详尽了”
陆承启摆了摆手,他也知道李诫老实,除了工作不会说别的。可他在意的,并不单单是治水。陆承启喝了一杯热茶,缓缓地说道:“那只是治水事宜而已,朕想知道的是,河南府的百姓,经过水灾后,生活到底怎么样?”
这才是陆承启要关注的,他要知道经过朝廷的赈济,河南府的百姓到底恢复得怎么样?
果不其然,李诫脸色凝重了起来:“不瞒陛下,若非治水,臣尚且不知,大顺境内居然还有如此穷困潦倒之人。”
陆承启连忙追问道:“怎么回事?”
“大水过后,田地抛荒,百姓衣不蔽体。若无朝廷赈济,饿殍千里都是小事。过得一年,黄河沿岸百姓吃饭都不容易,须得下河捉鱼,山间野菜都被挖光了。若不是陛下固执己见兴修运河,以工代赈,一旦朝廷赈灾钱银用光,不知多少户人家家破人亡”李诫太老实,要是换了一个人,绝不会耿直地在陆承启面前说出这番话。这可是有指责陆承启施政有误,放马后炮的嫌疑的。
也好在陆承启不是这样一个小气的皇帝,不然的话,李诫早就被呵斥放肆了。没办法,陆承启也是靠着黄河水灾,才趁机掌权的。所以陆承启对治水一事很上心,他觉得非常对不起这些黄河沿岸的百姓。要是他动作快的话,应当不会有这么多人背井离乡(未完待续。)u
马车里,工部尚书李诫,幽幽地叹息了一声,然后放下了帘子。长安城的繁华,与黄河泛滥过的地区,有着天壤之别。重回长安,宛若隔世的李诫,竟生出些不真切的感觉来。
春明门离皇宫还有一段路,沿街一路有人演着傩戏,看得李成有些目不暇接。倒不是说傩戏很好看,起码比勾栏瓦肆里面的戏曲,有点距离。但傩戏新奇在,唯有一年中这个时分才有,看的就是一个新鲜感。
马车轱辘转动,总算离开了喧闹的街市,来到了御街之上。御街上,无人敢在皇宫前面喧闹,所以是难得清幽的所在。来到了宣德楼下,负责皇宫守卫的御前侍卫拦住了马车。车夫李成连忙掏出李诫的官印,交由御前侍卫检查。
这一枚官印,印方二寸,为黄铜所铸。大顺的官印特点是印面大,且官职越大,官印越大。朝廷二品大员,某部尚书的官印,全部都为长方钮,印文则以“缪篆”阴文反字所刻,为“工部尚书之印”几个篆字。这枚工部尚书官印背款上,刻着“洪祥元年十月少府监铸”,印钮上端还刻有一个“上”字,以防钤印时用反。
这样的一枚官印,仿制起来不易。因为大顺官印虽为铜铸,但是由于一些衙门公务十分繁忙,官印磨损得快,竟需每年更换一颗新印。再加上一些机构撤并和人为损坏,宋代各级机构每年报废大量的官印。而这些废印,各衙门是不能善自处理的,必须上交礼部,统一销毁。再由少府监重铸一枚官印,分发到损毁官印的衙门中。正是频繁换印,以至于官印上的日期,都时常变换,所以仿制不易。这些御前侍卫看守宫门,不仅要看官印,还要看官服,两者对上了,才能进入皇宫。李诫也知道这个规矩,早就下了马车,大大方方地露出了他穿着的二品官服。
御前侍卫仔仔细细地查看了一番后,才把李诫放入宫中。李成则很知趣,老老实实地把马车牵回一旁,等候着李诫出来。李成自李诫做将作监以来,便是他的车夫,早就熟知规矩,无需多说。
此刻,陆承启正在御花园,与皇后周芷若欣赏雪后腊梅盛开的景致。要是有诤臣见了,肯定会说陆承启不顾江山社稷,贪图享乐云云。难道皇帝就不是人吗,就不能有休息的时候吗?陆承启十分不以为然,御史中丞李然早就具本直谏过多次,劝谏他不要频繁出宫,老老实实呆在皇宫就好。陆承启要是这么听话,像只金丝雀那样,就不会是陆承启了。
“梓童,此等美景,难得一见啊!”
陆承启不由地感慨,他原是岭南人,岭南人莫说见过雪景了,便是梅花也少见。起码在重生前,陆承启是没见过如此梅园的。
周芷若乃是正宗的长安人,梅雪景致年年都能见到,又哪里有什么稀奇了?只是看到陆承启如此着迷,不忍心打击他,附和道:“确实很美!”
陆承启突然诗兴大发,吟诵道:“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周芷若听了这句诗,惊讶地看着陆承启:“陛下怎么会做出如此好句!”
在她看来,陆承启“不学无术”是出了名的,哪怕是一手毛笔字,也差强人意,更别说作诗填词,兴比歌赋了。可如今乍闻此句好诗,周芷若不由地刮目相看。
陆承启却醒悟过来,这首诗原来也是宋人所做,至于是谁他就忘了,不过肯定没出生。回过神来的陆承启,很受打击地说道:“难道朕在梓童心目中,就没有甚么才华不成?”
周芷若“扑哧”一笑,正待解释的时候,高镐却不合时宜地走进梅园,躬身说道:“陛下,工部尚书李诫求见。”
“陛下有政务要处理,臣妾就不打扰了。”周芷若回避在一旁,很乖巧地说道。
陆承启沉吟了一下,说道:“梓童且去御膳房,备些茶品。李诫刚从河南府回来,一路舟车劳顿,该好好犒赏一番。”
周芷若不免有些吃醋,说道:“陛下待臣子,都好过臣妾!”
陆承启连忙安慰道:“如何能比?臣子乃是朕左右臂膀,梓童却是朕的倚靠啊!”
听得这句话肉麻,周芷若红着脸啐了一番:“没个正经!”那红扑扑的脸颊,竟不输腊梅。
看得周芷若离去后,陆承启才宣召李诫觐见。李诫衣着不算多,靠着年轻的身体,硬扛了好些时候。陆承启见到面色铁青的李诫,连忙唤他进入备有暖炉的凉亭之中,再为他斟了一杯热茶。
这番动作,把李诫感动得不要不要的,连忙施礼道:“陛下不可如此!”
陆承启执意说道:“小事耳,不足挂齿。李卿快快坐下,朕要亲耳听听,这半年多来,你在河南府治水,到底进展如何?”
李诫老实,不懂得怎么说话,只得呐呐地坐了下去。还真别说,就着暖炉,喝着刚刚烧开的热茶,身子一下就暖和起来了。“陛下,具体事宜,臣已在奏疏当中,写得很详尽了”
陆承启摆了摆手,他也知道李诫老实,除了工作不会说别的。可他在意的,并不单单是治水。陆承启喝了一杯热茶,缓缓地说道:“那只是治水事宜而已,朕想知道的是,河南府的百姓,经过水灾后,生活到底怎么样?”
这才是陆承启要关注的,他要知道经过朝廷的赈济,河南府的百姓到底恢复得怎么样?
果不其然,李诫脸色凝重了起来:“不瞒陛下,若非治水,臣尚且不知,大顺境内居然还有如此穷困潦倒之人。”
陆承启连忙追问道:“怎么回事?”
“大水过后,田地抛荒,百姓衣不蔽体。若无朝廷赈济,饿殍千里都是小事。过得一年,黄河沿岸百姓吃饭都不容易,须得下河捉鱼,山间野菜都被挖光了。若不是陛下固执己见兴修运河,以工代赈,一旦朝廷赈灾钱银用光,不知多少户人家家破人亡”李诫太老实,要是换了一个人,绝不会耿直地在陆承启面前说出这番话。这可是有指责陆承启施政有误,放马后炮的嫌疑的。
也好在陆承启不是这样一个小气的皇帝,不然的话,李诫早就被呵斥放肆了。没办法,陆承启也是靠着黄河水灾,才趁机掌权的。所以陆承启对治水一事很上心,他觉得非常对不起这些黄河沿岸的百姓。要是他动作快的话,应当不会有这么多人背井离乡(未完待续。)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