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百七十二章 官司
推荐阅读: 邪王嗜宠:神医狂妃 邪王嗜宠鬼医狂妃 邪王嗜宠:鬼医狂妃 妖孽修真弃少 我寄人间 从今天起当首富 宠妻入骨:神秘老公有点坏 重生之再铸青春 超级修真弃少 修复师 万古第一神 我在坟场画皮十五年 裂天空骑 武神主宰 神医萌宝 重生南非当警察 神道仙尊 妖夫在上
()付艺伟一看易青又扑在了书桌前,就知道今天晚上注定是要独守空房了,每回易青呈现出这种状态的时候,少则一两天,多则半个月,就算是天塌下来,也别想让他出这个屋子。
“你······想着把面给吃了!”
易青没吱声,只是摆了摆手,示意诛邪退避,别妨碍他努力工作。
付艺伟见状,真想一脚踹过去,可愣了一会儿,终究还是悄悄的走了出去,关门的时候,也刻意放缓了动作。
“黄姨!孩子放我屋吧!”
书房里,易青已经将开始动笔写剧本的开场,1947年,解放战争某战场,中野独二师139团3营9连,团长谷子地正带领9连战士潜伏在国军某处阵地前,以约定时间为准,随时准备发起进攻。
没错,易青要写的正是前世华艺兄弟投资拍摄的电影《集结号》,不过,这一次,他所参照的并不是电影原版,而是原版《官司》。
前世原版的《集结号》算得上是冯裤子后期作品当中作为成功的一部,易青也同意这是一部很有诚意的电影,前半部对观众的视觉感官进行狂轰滥炸,后半部分又似涓涓细流,一下一下挠在心坎上。
值得不值得?
这算是原版《集结号》里面一个比较核心的问题,面对战争提问这个问题,人们会给出怎样的答案?
47个英勇牺牲深埋在窑里的战士,被当作失踪处理,这就意味着他们的死如此不值得。
“人家烈士家属给700斤小米,失踪就只有200斤。”
失踪战士的家属这样跟幸存连长谷子地抱怨,这是从老百姓的角度出发。
而从连长谷子地的角度出发,那47个好弟兄,全都是好样的,没一个怕死鬼,却连烈士的名头也没有,眼睁睁的看着他们像烈士一样舍身战场,却没有得到相应的荣誉,而对于没有证据的事情,除了个人的争取,是没有人会为他解决的,战士们就这么白死了,值得吗?
顽强的拷问这个问题或许仍是一片茫然。
而谷子地为此付出的努力,求人寻找上级,自己去战场挖,这个过程里,47个人的死有了一个值得。
他幸存了,并且致力于为他们讨回公道,他的良心,他的固执,被人当作疯子,依然无怨无悔。
荒谬的事情永远不会少,被荒谬调派与捉弄谁又愿意呢?
但是当无情的命运这样降临,有人选择了迎上去,与命运抗争,谷子地就是这样一个人。
最终的结局未免太圆满,因为兴修水利,烈士遗体被发现,上级还亲授勋章,为烈士祭奠,但更多的人不会有这样的幸运。
更多的人,被命运的荒谬捉弄之后,籍籍无名的走了,自己和家属都得不到该得的补偿。
谷子地注定是稀罕的。
正式因为有了谷子地这样的人,会让人觉得人生是有希望的,人们付出了,却未必有回报,但还有他这样的人记得,愿意给讨回公道。
电影当中有一幕,无名烈士墓地,一块一块的写着“无名”两字的木板做的墓碑,漫山遍野。
当年的战场,留下了多少厮杀声,又有多少血肉横飞,那时可想得到以后,有一个老连长和一个家属在这里祭奠。
然后镜头拉开,那一望无际的墓地,整齐摆列的木板墓碑,让人止不住的难受。
类似这样的镜头易青见过很多,镜头拉开,整齐的墓碑,一望无际,可哪一个有这么强烈的荒谬感呢。
一想到这些无名的战士,以他们的生命作代价却换不回一个有名有姓的烈士的称号,内心便忍不住一阵阵难过。
家属得到的只是一个“失踪”,补贴也比人家少的多。
失踪是多么的不明不白,烈士又是多么的光宗耀祖。
都是一样的牺牲,却得不到一样的待遇。
值得不值得?
莫问值得不值得,这就是真相。
像韩国电影《实尾岛》里的死囚犯经过强化军事训练,有人也付出生命代价,却因为国家局势变化,而被当作垃圾一样被扔掉,即使说他们死囚的身份注定了这样一条不归路,但他们依然想为自己讨回个名份,不想被随便抹掉。
可是被抹掉,又是多么稀松平常的事,那一块块无名烈士碑不就昭示了这些吗。
但是人们觉醒了,觉得生命的该被尊重,谷子地做的就是这样一件事,出于兄弟情,出于人的良知,生命的逝去即使无法挽回,生命的价值是不能够被轻易抹杀的,每一个微小的生命,都是值得被尊重的,他
努力去为每一个“死的伟大”的生命讨回“生的光荣”。
那是一串串的记忆,排长写给家里的家信,提醒着照顾好老人,冬天不让儿子去井沿免得掉下,就是那个吃起烙饼来狼吞虎咽像个饿死鬼的排长,一个活生生的人。
为了给找连长一块手表而被敌军击中的吕宽沟,被子弹打穿了心脏,睁着眼睛死去的黑子,与坦克同归于尽的姜茂财。
这样一群活生生的人,粗砺,真实,还有韧劲十足的谷子地,他们都是汉子,讲话直白,打起仗来玩命,举止粗鲁,可就是实诚。
这个故事里的这一群汉子都是有人味儿的,团长与谷子地在医院的一场戏,又是非常的轻松,兄弟两个互相撞胳膊的场景,鲜活,缓和了紧张的剧情,而浓浓的兄弟情溢于言表。
可以说,《集结号》是部有情的电影,贯穿全剧的兄弟情令人感动。
它告诉人们不要绝望。
这个社会是需要谷子地的,不管生命到底有没有意义,谷子地这样的人的存在,就可以赋予它意义。
这个名字来自土地,它象征的意义也不言而喻,如同谷子总是从大地母亲那里汲取力量,人们需要的力量也来自那里。
前世,易青是在电影院里看的这部电影,看过之后,他很难相信这会是冯裤子拍出来的,一个习惯用喜剧手段来对付电影审查的大院子弟,居然也能拍这种题材的电影。
每一个牺牲,都永垂不朽。
这是冯裤子自己对《集结号》的总结。
每一次战斗,每一场战争,都是一个个鲜活的人所锻造的。
凭什么四十七个生命不该与四十七万条性命相提并论,获得价值的等同?
为了一个听起来挺美好的未来,为了一个虚无的盛世美景,这些生命就该无怨无悔,悄无声息地永远留在矿山之下?
战争最大的魔力在于会让本来很怕死亡的人,能主动地心甘地选择死亡,这其实是另一种自杀。
这源于一种信仰,为了更多的人拥有更多美好明天的信仰。
恐怖的“更多的人”,虚伪的“更多的人”,残暴的“更多的人”。
就是这个只停留在印象中的飘渺的群体,让战争有了“正义”的感召,让敌人有了“十恶不赦”的标签,让那四十七个人有了“牺牲”的冲动。
于是英雄诞生了。
“更多的人”为那些甘愿牺牲的信仰信徒们戴上了“烈士”的光环,信仰的传说,仍然在牺牲者的后人中间流传。
烈士的名号下,已没有人再记得那一个个活生生的c为了信仰而死的人了。
团长自然是有资格躺在烈士陵园里的,可那个团其他几百号人呢?
被遗忘了,爹妈给取的名字死后倒成了“无名氏”。
不公平啊!
谷子地是无法看懂这一切的,为什么用一条硬汉的血换来的烈士的称号在更多的人看来,只是700斤的粮食?
为什么更多的人在拥有了美好明天的时候,却让那些信仰的牺牲者们失去了名号与尊重?
值得铭记与尊重的,不是英雄c烈士的称谓,而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
因为他们曾经活过,所以需要被祭奠与怀念。
英雄的光环不过是更多的人为了信仰的延续而制造的美丽的幻景。
回过头来,再说冯裤子的这部电影,如果换一个故事背景,换一个群体的话,是值得被歌颂的,也足以让他的名字永远被刻在电影历史上。
比如美国,比如好莱坞,但绝对不能是在中国,那个群体也不应该是解放军。
这部片子的战斗场面没得说,让人看着很过瘾。
但是,看过之后,易青最想要问的就是,冯裤子和他的编剧是不是美国大片看多了呢?
解放军的战术和人员c武器配备模式竟然和美军差不多,就连人物的刻画,也是在照搬美国大片中的牛仔英雄主义。
不仅如此,一项战斗任务,决定部队是不是要撤退的信号,竟然是远离一线的一个号声,这是不是太不符合实际了呢?
先不说解放战争期间,我军有没有集合号这个问题。
单单是,部队首长甚至需要用欺骗的手段,让战士们去战斗,去牺牲,这样的故事情节,到底是在歌颂解放军呢,还是在编排解放军?这是不是也对革命烈士太不尊重了呢?
所以,易青必须改,必须重新整理故事情节,重新塑造整个时间,重新来刻画这一群曾经鲜活的生命。
“你······想着把面给吃了!”
易青没吱声,只是摆了摆手,示意诛邪退避,别妨碍他努力工作。
付艺伟见状,真想一脚踹过去,可愣了一会儿,终究还是悄悄的走了出去,关门的时候,也刻意放缓了动作。
“黄姨!孩子放我屋吧!”
书房里,易青已经将开始动笔写剧本的开场,1947年,解放战争某战场,中野独二师139团3营9连,团长谷子地正带领9连战士潜伏在国军某处阵地前,以约定时间为准,随时准备发起进攻。
没错,易青要写的正是前世华艺兄弟投资拍摄的电影《集结号》,不过,这一次,他所参照的并不是电影原版,而是原版《官司》。
前世原版的《集结号》算得上是冯裤子后期作品当中作为成功的一部,易青也同意这是一部很有诚意的电影,前半部对观众的视觉感官进行狂轰滥炸,后半部分又似涓涓细流,一下一下挠在心坎上。
值得不值得?
这算是原版《集结号》里面一个比较核心的问题,面对战争提问这个问题,人们会给出怎样的答案?
47个英勇牺牲深埋在窑里的战士,被当作失踪处理,这就意味着他们的死如此不值得。
“人家烈士家属给700斤小米,失踪就只有200斤。”
失踪战士的家属这样跟幸存连长谷子地抱怨,这是从老百姓的角度出发。
而从连长谷子地的角度出发,那47个好弟兄,全都是好样的,没一个怕死鬼,却连烈士的名头也没有,眼睁睁的看着他们像烈士一样舍身战场,却没有得到相应的荣誉,而对于没有证据的事情,除了个人的争取,是没有人会为他解决的,战士们就这么白死了,值得吗?
顽强的拷问这个问题或许仍是一片茫然。
而谷子地为此付出的努力,求人寻找上级,自己去战场挖,这个过程里,47个人的死有了一个值得。
他幸存了,并且致力于为他们讨回公道,他的良心,他的固执,被人当作疯子,依然无怨无悔。
荒谬的事情永远不会少,被荒谬调派与捉弄谁又愿意呢?
但是当无情的命运这样降临,有人选择了迎上去,与命运抗争,谷子地就是这样一个人。
最终的结局未免太圆满,因为兴修水利,烈士遗体被发现,上级还亲授勋章,为烈士祭奠,但更多的人不会有这样的幸运。
更多的人,被命运的荒谬捉弄之后,籍籍无名的走了,自己和家属都得不到该得的补偿。
谷子地注定是稀罕的。
正式因为有了谷子地这样的人,会让人觉得人生是有希望的,人们付出了,却未必有回报,但还有他这样的人记得,愿意给讨回公道。
电影当中有一幕,无名烈士墓地,一块一块的写着“无名”两字的木板做的墓碑,漫山遍野。
当年的战场,留下了多少厮杀声,又有多少血肉横飞,那时可想得到以后,有一个老连长和一个家属在这里祭奠。
然后镜头拉开,那一望无际的墓地,整齐摆列的木板墓碑,让人止不住的难受。
类似这样的镜头易青见过很多,镜头拉开,整齐的墓碑,一望无际,可哪一个有这么强烈的荒谬感呢。
一想到这些无名的战士,以他们的生命作代价却换不回一个有名有姓的烈士的称号,内心便忍不住一阵阵难过。
家属得到的只是一个“失踪”,补贴也比人家少的多。
失踪是多么的不明不白,烈士又是多么的光宗耀祖。
都是一样的牺牲,却得不到一样的待遇。
值得不值得?
莫问值得不值得,这就是真相。
像韩国电影《实尾岛》里的死囚犯经过强化军事训练,有人也付出生命代价,却因为国家局势变化,而被当作垃圾一样被扔掉,即使说他们死囚的身份注定了这样一条不归路,但他们依然想为自己讨回个名份,不想被随便抹掉。
可是被抹掉,又是多么稀松平常的事,那一块块无名烈士碑不就昭示了这些吗。
但是人们觉醒了,觉得生命的该被尊重,谷子地做的就是这样一件事,出于兄弟情,出于人的良知,生命的逝去即使无法挽回,生命的价值是不能够被轻易抹杀的,每一个微小的生命,都是值得被尊重的,他
努力去为每一个“死的伟大”的生命讨回“生的光荣”。
那是一串串的记忆,排长写给家里的家信,提醒着照顾好老人,冬天不让儿子去井沿免得掉下,就是那个吃起烙饼来狼吞虎咽像个饿死鬼的排长,一个活生生的人。
为了给找连长一块手表而被敌军击中的吕宽沟,被子弹打穿了心脏,睁着眼睛死去的黑子,与坦克同归于尽的姜茂财。
这样一群活生生的人,粗砺,真实,还有韧劲十足的谷子地,他们都是汉子,讲话直白,打起仗来玩命,举止粗鲁,可就是实诚。
这个故事里的这一群汉子都是有人味儿的,团长与谷子地在医院的一场戏,又是非常的轻松,兄弟两个互相撞胳膊的场景,鲜活,缓和了紧张的剧情,而浓浓的兄弟情溢于言表。
可以说,《集结号》是部有情的电影,贯穿全剧的兄弟情令人感动。
它告诉人们不要绝望。
这个社会是需要谷子地的,不管生命到底有没有意义,谷子地这样的人的存在,就可以赋予它意义。
这个名字来自土地,它象征的意义也不言而喻,如同谷子总是从大地母亲那里汲取力量,人们需要的力量也来自那里。
前世,易青是在电影院里看的这部电影,看过之后,他很难相信这会是冯裤子拍出来的,一个习惯用喜剧手段来对付电影审查的大院子弟,居然也能拍这种题材的电影。
每一个牺牲,都永垂不朽。
这是冯裤子自己对《集结号》的总结。
每一次战斗,每一场战争,都是一个个鲜活的人所锻造的。
凭什么四十七个生命不该与四十七万条性命相提并论,获得价值的等同?
为了一个听起来挺美好的未来,为了一个虚无的盛世美景,这些生命就该无怨无悔,悄无声息地永远留在矿山之下?
战争最大的魔力在于会让本来很怕死亡的人,能主动地心甘地选择死亡,这其实是另一种自杀。
这源于一种信仰,为了更多的人拥有更多美好明天的信仰。
恐怖的“更多的人”,虚伪的“更多的人”,残暴的“更多的人”。
就是这个只停留在印象中的飘渺的群体,让战争有了“正义”的感召,让敌人有了“十恶不赦”的标签,让那四十七个人有了“牺牲”的冲动。
于是英雄诞生了。
“更多的人”为那些甘愿牺牲的信仰信徒们戴上了“烈士”的光环,信仰的传说,仍然在牺牲者的后人中间流传。
烈士的名号下,已没有人再记得那一个个活生生的c为了信仰而死的人了。
团长自然是有资格躺在烈士陵园里的,可那个团其他几百号人呢?
被遗忘了,爹妈给取的名字死后倒成了“无名氏”。
不公平啊!
谷子地是无法看懂这一切的,为什么用一条硬汉的血换来的烈士的称号在更多的人看来,只是700斤的粮食?
为什么更多的人在拥有了美好明天的时候,却让那些信仰的牺牲者们失去了名号与尊重?
值得铭记与尊重的,不是英雄c烈士的称谓,而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
因为他们曾经活过,所以需要被祭奠与怀念。
英雄的光环不过是更多的人为了信仰的延续而制造的美丽的幻景。
回过头来,再说冯裤子的这部电影,如果换一个故事背景,换一个群体的话,是值得被歌颂的,也足以让他的名字永远被刻在电影历史上。
比如美国,比如好莱坞,但绝对不能是在中国,那个群体也不应该是解放军。
这部片子的战斗场面没得说,让人看着很过瘾。
但是,看过之后,易青最想要问的就是,冯裤子和他的编剧是不是美国大片看多了呢?
解放军的战术和人员c武器配备模式竟然和美军差不多,就连人物的刻画,也是在照搬美国大片中的牛仔英雄主义。
不仅如此,一项战斗任务,决定部队是不是要撤退的信号,竟然是远离一线的一个号声,这是不是太不符合实际了呢?
先不说解放战争期间,我军有没有集合号这个问题。
单单是,部队首长甚至需要用欺骗的手段,让战士们去战斗,去牺牲,这样的故事情节,到底是在歌颂解放军呢,还是在编排解放军?这是不是也对革命烈士太不尊重了呢?
所以,易青必须改,必须重新整理故事情节,重新塑造整个时间,重新来刻画这一群曾经鲜活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