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社交与口才(4)
推荐阅读: 邪王嗜宠:神医狂妃 邪王嗜宠鬼医狂妃 邪王嗜宠:鬼医狂妃 妖孽修真弃少 我寄人间 从今天起当首富 宠妻入骨:神秘老公有点坏 重生之再铸青春 超级修真弃少 修复师 万古第一神 我在坟场画皮十五年 裂天空骑 武神主宰 神医萌宝 重生南非当警察 神道仙尊 妖夫在上
某报以《这是一个什么会》为标题,披露某地一个为期五天的会议,只有半天安排正事,其余都是游览。文章问道:“国家三令五申不许借开会之机游玩,为什么仍会有这种不知被报纸披露过多少次的怪事呢?”
抒情型反问
这是揉进反问者情绪和感情倾向的反问形式。如《红楼梦》第二十八回中:宝钗见他怔了,自己倒不好意思的,丢下串子,回身才要走,只见林黛玉蹬着门槛子,嘴里咬着手帕子笑呢。宝钗道:“你又禁不得风吹,怎么又站在那风口里?”林黛玉笑道:“何曾不是在屋里的。只因听见天上一声叫唤,出来瞧了瞧,原来是个呆雁。”薛宝钗道:“呆雁在那里呢?我也瞧一瞧。”林黛玉道:“我才出来,他就‘忒儿’一声飞了。”口里说着,将手里的帕子一甩,向宝玉脸上甩来。宝玉不防,正打在眼上,“嗳哟”了一声。
这段对话中的反问和动作描写,抒情性质极为浓厚。
悬念型反问
这种反问,是为了引发提问者的疑问和好奇心。
例如,张三问李四:“王五最近好吗?”李四说:“你问他?他出事了你不知道?”张三急切地问:“出了什么事?”
引语型反问
引语的性质可分为引经与稽古两类。引经就是引用权威性的或有说服力的话来证明;稽古,就是引用前人的事迹或历史故事来说明。
例如,一个新战士入伍后,练了一个月的射击,仍然不能命中十环,他问班长:“我为什么打不中靶心?”班长说:“你知道一句俗语吗?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战士立刻明白了。
层递型反问
层递型反问从层层深化的语气中使人加深对所叙事物的认识和印象,步步深入,可起言简意赅c引入注目之效。《追求》杂志的内容介绍:“人人都有追求,人人都追求幸福!但是,幸福在何处?真善美在哪里,怎么追求得到?《追求》杂志将为您导航。”
(第17节高超的问话技巧
问话需要口才。利害场合,问话问得巧,可以占有优势。
提问要因人设问。人有男女老幼之分,有千差万别的个性,因此不可“千人一问”。一对挚友,可以互相询问:“你工资多少?”“谈恋爱了吗?”然而,男性决不可向初次见面的女性提出类似的问题。
唐突提问,也是不可忽视的。假如在大庭广众之下问对方:“你有什么理由可说?”“你迟到一小时,上哪儿混去了?”如此唐突的问法,令人难以下台,人家一定会不高兴的。
怎样才能问得巧,首先要选择恰当的提问形式。
限制型提问
这是一种目的性很强的提问技巧,它能帮助提问者获得较为理想的回答,减少被提问者说出拒绝的或提问者不愿接受的回答。
据说,香港一般茶室因为有些客人在喝可可时放个鸡蛋,所以,侍者在客人要可可时必问一句“要不要放鸡蛋?”心理学家建议,侍者不要问“要不要放鸡蛋”,而要问:“放一个还是两个鸡蛋?”这样提问就缩小了对方的选择范围。这种问话,显然还可以蛋的生意。
选择型提问
这种提问方式多用于朋友之间,同时也表明提问者并不在乎对方选择。如,你的朋友来你家作客,你留他吃饭,但不知他的口味,于是问他:“今天咱们吃什么?鲫鱼还是带鱼?”
婉转型提问
这种提问的意图是为了避免对方拒绝而出现尴尬局面。例如,一个小伙子爱上了一个姑娘,但他并不知道姑娘是否爱上他,此话又不能直说,于是他试探地问:“我可以陪你走走吗?”如女方不愿交往,她的拒绝也不会使双方难堪。
协商型提问
如果你要别人按照你的意图去做事,应该用商量的口吻向对方提出。如你要秘书起草一份文件,把意图讲清之后,应该问一问:“你看这样写是否妥当?”
各种发问方式都有其优点和局限性。在交际过程中,要从交际需要出发灵活恰当地选择发问方式,求得最佳效果。
(第18节对答如流的奥秘
答问,是在交际场合进行的一问一答。如:答记者问c专题对话c论文答辩等,这是一种随机性很强的以回答问题为主的即席式发言。它有几个特点:1广泛性。由于对方可以任意提出问题,特别是记者兴趣更广泛,大至轰动全球的国际事件,小到你的生活,都可能成为他们的话题。
2随机性。由于事先不知道对方将提出什么具体问题,很难对自己的发言作系统周密的策划。临场提问往往很突然,可能在你意想不到的地方冒出来,且问题带有跳跃性,只能随时思考,恰到好处地作出回答。如果反应迟钝,就会产生不良后果。
答问的技巧很多,下面举几个例子。
无效回答
即用一些没有实际意义的话去做非实质性的回答。
“无效回答”并非真正全无效果,它可分为有效性无效回答和纯无效回答。
所谓有效性无效回答,即表面上看没有直接回答问题,实际上却有很深的内涵,需要对方去领悟。
在一次足球比赛中,球星迭戈·马拉多纳无意识地手c头并用地送球进门。裁判判此球有效。赛后,问马拉多纳,那个球到底是手球还是头球。马拉多纳说:“手球的一半是迭戈的,头球的一半是马拉多纳的。”
表面看来,马拉多纳的回答没有明确答案,其实一细想就可发现,马拉多纳事实上很含蓄地承认了那一球带有手球的成分。
所谓纯无效回答,即答话中找不到任何答案,要想得到答案,只有到别处寻觅。
答非所问
对有些问题,要回避其锋芒,以求回答得婉转和得体。
比如一位家长问老师:“我孩子成绩怎么样?”教师问答:“要是能抓紧点,他成绩不会差。”显而易见,这个学生成绩不算好,但这位老师没有真话实说,而是委婉地用对学生的希望作答,既避免家长丢面子,也避免有的家长迁怒于孩子。
避而不答
这种方式是用来对付那些冒昧的提问者所提的问题。有时。某些问题自己不宜回答,但对方把问题推到面前,保持沉默显得被动,就可以避而不答。如:。“听说你准备和她结婚,有这回事吗?”
“你去问‘将来’吧。”
“有人说你讲过我的坏话,是吗?”
“谁说的,你去问谁吧。”
“这个问题你要向我解释清楚。”
“当然要解释,但不是现在。”
以退为进
有些提问者或说话者语气咄咄逼人,对此,可以采取以退为进的方式回答,即先把话承认下来,然后适当回敬对方。
请看下面几段对话:
“你讲什么?连你自己也不懂!”
“不错,不过我认为我懂不懂,你听起来都一样。”
“你这样子,迟早要倒霉!”
“说得在理,碰碰运气吧,也许不一定。”
“你这么漂亮,怎么还没有结婚呀?”
“是的,因为我挑得比你仔细。”
围魏救赵
不取“头痛医头”的做法,而是绕过提问,以奇兵突袭,使对方陷入窘境,从而为自己解围。
某国一度出现紧张局势,在记者招待会上,一名外国记者故意发难:“请问,对目前的危机,贵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后措施是什么?”该国外交官员冷静作答:“请阁下相信,我们最终会解决这个问题的。而我倒真是有点担心,如果贵国运动继续发展下去,贵国政府是否能具有维持现状的能力?”
这个妙答把一个带刺的球抛给对方,令其自顾不暇。
系铃自解
有些难题不必回答,原球抛回,让系铃人自己去解铃。
一次,某国领导人举行记者招待会,一位外国记者问:“您在给您的同胞的信中说您的国家已经不是独立自主的国家,而是附属于外国,您说这个外国是谁?”某国领导人答道:“你问这个外国是谁,我可以说。但即使我不讲,所有的人也都知道。”因为“所有的人”都知道,所以提问者完全可以自己作答。
间接回答
有些场合,对方常提出一些十分敏感的问题,用以刺探你真正的意图,或故意提出挑衅性问题以达到诘问c刁难的目的。对这样的问题,间接的机智的回答,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丘吉尔访问美国时,一位反对他的美国女议员对他说:“如果我是您的妻子,我会在您的咖啡里下毒药的。”丘吉尔狡黠地一笑,答道:“如果我是您的丈夫,我会喝下那杯咖啡的。”
丘吉尔曾多次发表演说,力主与苏联联合抵抗德军,一位记者问他,为什么替斯大林讲好话?他说:“假如希特勒侵犯地狱,我也会在下院为阎王讲话的。”
丘吉尔并不直接亮明自己的观点,而是用幽默含蓄的表达方式,把自己的观点寓于其中,让对方去品味。
(第19节巧妙的插话技巧
一个倾听能手在倾听过程中如何插话,才有助于达到最佳的倾听效果呢?
根据不同对象可采取不同的方法。一般的方法有以下几个:
1当对方在同你谈某事,因担心你可能对此不感兴趣,显露出犹豫c为难的神情时,你可以趁机说一两句安慰的话。
“你能谈谈那件事吗?我不十分了解。”
“请你继续说。”
“我对此也是十分有兴趣的。”
此时你说的话是为了表明一个意思:我很愿意听你的叙说,不论你说得怎样,说的是什么。以消除对方的犹豫,坚定他倾诉的信心。
2当对方由于心烦c愤怒等原因,在叙述中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时,你可用一两句话来疏导。
“你一定感到很气愤。”
“你似乎有些心烦。”
“你心里很难受吗?”
说这些话后,对方可能会发泄一番,或哭或骂都不足为奇。因为,这些话的目的就是把对方心中郁结的一股异常情感“诱导”出来,当对方发泄一番后,会感到轻松c解脱,从而能够从容地完成对问题的叙述。
值得注意的是,说这些话时不要陷入盲目安慰的误区。不应对他人的话作出判断c评价c说一些诸如“你是对的”c“他不是这样”一类的话。你的责任不过是顺应对方的情绪,为他架设一条“输导管”,而不应该火上浇油,强化他的抑郁情绪。
3当对方在叙述时急切地想让你理解他的谈话内容时,你可以用一两句话来“综述”对方话中的含意。
“你是说”
“你的意见是”
“你想说的是这个意思吧”
这样的综述既能及时地验证你对对方谈话内容的理解程度。加深对其的印象,又能让对方感到你的诚意,并能帮助你随时纠正理解中的偏差。
以上三种倾听中的谈话方法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不对对方的谈话内容发表判断c评论,不对对方的情感作出是与否的表示,始终处于一种中性的态度上。切记,有时在非语言传递的信息中你可以流露出你的立场,但在语言中切不可流露,这是很重要的。如果你试图超越这个界限,就有陷入倾听误区的危险,从而使一场谈话失去了方向和意义。
(第20节与人谈话十忌
1打断他人的谈话或抢接别人的话头。
2忽略了使用概括的方法,使对方一时难以领会你的意图。
3注意力分散,使别人再次重复谈过的话题。
4连续发问,让人觉得你过分热心和要求太高,以至难以应付。
5对待他人的提问漫不经心,使人感到你不愿为对方的困难助一臂之力。
6随便解释某种现象,轻率地下断语,借以表现自己是内行。
7避实就虚,含而不露,让人迷惑不解。
8不适当地强调某些与主题风马牛不相及的细枝末节,使人厌倦,感到窘迫。
9当别人对某话题兴趣不减之时,你却感到不耐烦,立即将话题转移到自己感兴趣的方面去。
10将正确的观点c中肯的观告佯称为是错误的和不适当的,使对方怀疑你话中有戏弄之意。
(第21节礼貌中断对方谈话的技巧与他人交谈时,随便中断对方的谈话是不礼貌的,但对于冗长的谈话,则可以依据自己和对方的关系,谈话的内容c时间c周围环境等等来判断是否应该让对方继续谈论下去。若不得不中断对方谈话,也要考虑在哪一个段落中断为好,同时也应照顾到对方,避免给对方留下不愉快的印象。
小说阅读_www.shuoshuo520.cc
抒情型反问
这是揉进反问者情绪和感情倾向的反问形式。如《红楼梦》第二十八回中:宝钗见他怔了,自己倒不好意思的,丢下串子,回身才要走,只见林黛玉蹬着门槛子,嘴里咬着手帕子笑呢。宝钗道:“你又禁不得风吹,怎么又站在那风口里?”林黛玉笑道:“何曾不是在屋里的。只因听见天上一声叫唤,出来瞧了瞧,原来是个呆雁。”薛宝钗道:“呆雁在那里呢?我也瞧一瞧。”林黛玉道:“我才出来,他就‘忒儿’一声飞了。”口里说着,将手里的帕子一甩,向宝玉脸上甩来。宝玉不防,正打在眼上,“嗳哟”了一声。
这段对话中的反问和动作描写,抒情性质极为浓厚。
悬念型反问
这种反问,是为了引发提问者的疑问和好奇心。
例如,张三问李四:“王五最近好吗?”李四说:“你问他?他出事了你不知道?”张三急切地问:“出了什么事?”
引语型反问
引语的性质可分为引经与稽古两类。引经就是引用权威性的或有说服力的话来证明;稽古,就是引用前人的事迹或历史故事来说明。
例如,一个新战士入伍后,练了一个月的射击,仍然不能命中十环,他问班长:“我为什么打不中靶心?”班长说:“你知道一句俗语吗?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战士立刻明白了。
层递型反问
层递型反问从层层深化的语气中使人加深对所叙事物的认识和印象,步步深入,可起言简意赅c引入注目之效。《追求》杂志的内容介绍:“人人都有追求,人人都追求幸福!但是,幸福在何处?真善美在哪里,怎么追求得到?《追求》杂志将为您导航。”
(第17节高超的问话技巧
问话需要口才。利害场合,问话问得巧,可以占有优势。
提问要因人设问。人有男女老幼之分,有千差万别的个性,因此不可“千人一问”。一对挚友,可以互相询问:“你工资多少?”“谈恋爱了吗?”然而,男性决不可向初次见面的女性提出类似的问题。
唐突提问,也是不可忽视的。假如在大庭广众之下问对方:“你有什么理由可说?”“你迟到一小时,上哪儿混去了?”如此唐突的问法,令人难以下台,人家一定会不高兴的。
怎样才能问得巧,首先要选择恰当的提问形式。
限制型提问
这是一种目的性很强的提问技巧,它能帮助提问者获得较为理想的回答,减少被提问者说出拒绝的或提问者不愿接受的回答。
据说,香港一般茶室因为有些客人在喝可可时放个鸡蛋,所以,侍者在客人要可可时必问一句“要不要放鸡蛋?”心理学家建议,侍者不要问“要不要放鸡蛋”,而要问:“放一个还是两个鸡蛋?”这样提问就缩小了对方的选择范围。这种问话,显然还可以蛋的生意。
选择型提问
这种提问方式多用于朋友之间,同时也表明提问者并不在乎对方选择。如,你的朋友来你家作客,你留他吃饭,但不知他的口味,于是问他:“今天咱们吃什么?鲫鱼还是带鱼?”
婉转型提问
这种提问的意图是为了避免对方拒绝而出现尴尬局面。例如,一个小伙子爱上了一个姑娘,但他并不知道姑娘是否爱上他,此话又不能直说,于是他试探地问:“我可以陪你走走吗?”如女方不愿交往,她的拒绝也不会使双方难堪。
协商型提问
如果你要别人按照你的意图去做事,应该用商量的口吻向对方提出。如你要秘书起草一份文件,把意图讲清之后,应该问一问:“你看这样写是否妥当?”
各种发问方式都有其优点和局限性。在交际过程中,要从交际需要出发灵活恰当地选择发问方式,求得最佳效果。
(第18节对答如流的奥秘
答问,是在交际场合进行的一问一答。如:答记者问c专题对话c论文答辩等,这是一种随机性很强的以回答问题为主的即席式发言。它有几个特点:1广泛性。由于对方可以任意提出问题,特别是记者兴趣更广泛,大至轰动全球的国际事件,小到你的生活,都可能成为他们的话题。
2随机性。由于事先不知道对方将提出什么具体问题,很难对自己的发言作系统周密的策划。临场提问往往很突然,可能在你意想不到的地方冒出来,且问题带有跳跃性,只能随时思考,恰到好处地作出回答。如果反应迟钝,就会产生不良后果。
答问的技巧很多,下面举几个例子。
无效回答
即用一些没有实际意义的话去做非实质性的回答。
“无效回答”并非真正全无效果,它可分为有效性无效回答和纯无效回答。
所谓有效性无效回答,即表面上看没有直接回答问题,实际上却有很深的内涵,需要对方去领悟。
在一次足球比赛中,球星迭戈·马拉多纳无意识地手c头并用地送球进门。裁判判此球有效。赛后,问马拉多纳,那个球到底是手球还是头球。马拉多纳说:“手球的一半是迭戈的,头球的一半是马拉多纳的。”
表面看来,马拉多纳的回答没有明确答案,其实一细想就可发现,马拉多纳事实上很含蓄地承认了那一球带有手球的成分。
所谓纯无效回答,即答话中找不到任何答案,要想得到答案,只有到别处寻觅。
答非所问
对有些问题,要回避其锋芒,以求回答得婉转和得体。
比如一位家长问老师:“我孩子成绩怎么样?”教师问答:“要是能抓紧点,他成绩不会差。”显而易见,这个学生成绩不算好,但这位老师没有真话实说,而是委婉地用对学生的希望作答,既避免家长丢面子,也避免有的家长迁怒于孩子。
避而不答
这种方式是用来对付那些冒昧的提问者所提的问题。有时。某些问题自己不宜回答,但对方把问题推到面前,保持沉默显得被动,就可以避而不答。如:。“听说你准备和她结婚,有这回事吗?”
“你去问‘将来’吧。”
“有人说你讲过我的坏话,是吗?”
“谁说的,你去问谁吧。”
“这个问题你要向我解释清楚。”
“当然要解释,但不是现在。”
以退为进
有些提问者或说话者语气咄咄逼人,对此,可以采取以退为进的方式回答,即先把话承认下来,然后适当回敬对方。
请看下面几段对话:
“你讲什么?连你自己也不懂!”
“不错,不过我认为我懂不懂,你听起来都一样。”
“你这样子,迟早要倒霉!”
“说得在理,碰碰运气吧,也许不一定。”
“你这么漂亮,怎么还没有结婚呀?”
“是的,因为我挑得比你仔细。”
围魏救赵
不取“头痛医头”的做法,而是绕过提问,以奇兵突袭,使对方陷入窘境,从而为自己解围。
某国一度出现紧张局势,在记者招待会上,一名外国记者故意发难:“请问,对目前的危机,贵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后措施是什么?”该国外交官员冷静作答:“请阁下相信,我们最终会解决这个问题的。而我倒真是有点担心,如果贵国运动继续发展下去,贵国政府是否能具有维持现状的能力?”
这个妙答把一个带刺的球抛给对方,令其自顾不暇。
系铃自解
有些难题不必回答,原球抛回,让系铃人自己去解铃。
一次,某国领导人举行记者招待会,一位外国记者问:“您在给您的同胞的信中说您的国家已经不是独立自主的国家,而是附属于外国,您说这个外国是谁?”某国领导人答道:“你问这个外国是谁,我可以说。但即使我不讲,所有的人也都知道。”因为“所有的人”都知道,所以提问者完全可以自己作答。
间接回答
有些场合,对方常提出一些十分敏感的问题,用以刺探你真正的意图,或故意提出挑衅性问题以达到诘问c刁难的目的。对这样的问题,间接的机智的回答,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丘吉尔访问美国时,一位反对他的美国女议员对他说:“如果我是您的妻子,我会在您的咖啡里下毒药的。”丘吉尔狡黠地一笑,答道:“如果我是您的丈夫,我会喝下那杯咖啡的。”
丘吉尔曾多次发表演说,力主与苏联联合抵抗德军,一位记者问他,为什么替斯大林讲好话?他说:“假如希特勒侵犯地狱,我也会在下院为阎王讲话的。”
丘吉尔并不直接亮明自己的观点,而是用幽默含蓄的表达方式,把自己的观点寓于其中,让对方去品味。
(第19节巧妙的插话技巧
一个倾听能手在倾听过程中如何插话,才有助于达到最佳的倾听效果呢?
根据不同对象可采取不同的方法。一般的方法有以下几个:
1当对方在同你谈某事,因担心你可能对此不感兴趣,显露出犹豫c为难的神情时,你可以趁机说一两句安慰的话。
“你能谈谈那件事吗?我不十分了解。”
“请你继续说。”
“我对此也是十分有兴趣的。”
此时你说的话是为了表明一个意思:我很愿意听你的叙说,不论你说得怎样,说的是什么。以消除对方的犹豫,坚定他倾诉的信心。
2当对方由于心烦c愤怒等原因,在叙述中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时,你可用一两句话来疏导。
“你一定感到很气愤。”
“你似乎有些心烦。”
“你心里很难受吗?”
说这些话后,对方可能会发泄一番,或哭或骂都不足为奇。因为,这些话的目的就是把对方心中郁结的一股异常情感“诱导”出来,当对方发泄一番后,会感到轻松c解脱,从而能够从容地完成对问题的叙述。
值得注意的是,说这些话时不要陷入盲目安慰的误区。不应对他人的话作出判断c评价c说一些诸如“你是对的”c“他不是这样”一类的话。你的责任不过是顺应对方的情绪,为他架设一条“输导管”,而不应该火上浇油,强化他的抑郁情绪。
3当对方在叙述时急切地想让你理解他的谈话内容时,你可以用一两句话来“综述”对方话中的含意。
“你是说”
“你的意见是”
“你想说的是这个意思吧”
这样的综述既能及时地验证你对对方谈话内容的理解程度。加深对其的印象,又能让对方感到你的诚意,并能帮助你随时纠正理解中的偏差。
以上三种倾听中的谈话方法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不对对方的谈话内容发表判断c评论,不对对方的情感作出是与否的表示,始终处于一种中性的态度上。切记,有时在非语言传递的信息中你可以流露出你的立场,但在语言中切不可流露,这是很重要的。如果你试图超越这个界限,就有陷入倾听误区的危险,从而使一场谈话失去了方向和意义。
(第20节与人谈话十忌
1打断他人的谈话或抢接别人的话头。
2忽略了使用概括的方法,使对方一时难以领会你的意图。
3注意力分散,使别人再次重复谈过的话题。
4连续发问,让人觉得你过分热心和要求太高,以至难以应付。
5对待他人的提问漫不经心,使人感到你不愿为对方的困难助一臂之力。
6随便解释某种现象,轻率地下断语,借以表现自己是内行。
7避实就虚,含而不露,让人迷惑不解。
8不适当地强调某些与主题风马牛不相及的细枝末节,使人厌倦,感到窘迫。
9当别人对某话题兴趣不减之时,你却感到不耐烦,立即将话题转移到自己感兴趣的方面去。
10将正确的观点c中肯的观告佯称为是错误的和不适当的,使对方怀疑你话中有戏弄之意。
(第21节礼貌中断对方谈话的技巧与他人交谈时,随便中断对方的谈话是不礼貌的,但对于冗长的谈话,则可以依据自己和对方的关系,谈话的内容c时间c周围环境等等来判断是否应该让对方继续谈论下去。若不得不中断对方谈话,也要考虑在哪一个段落中断为好,同时也应照顾到对方,避免给对方留下不愉快的印象。
小说阅读_www.shuoshuo520.cc